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如图所示有两组实验装置,分别需要你提供实验方法和解释实验现象,请选择一组并回答:

你选择Ⅰ组;实验方法:加热或用放大镜聚光;解释现象:蓝球中的气体密度小于CO2密度.

分析 根据改用放大镜聚集太阳光,可以将红磷点燃,根据蓝球中的气体密度小于CO2密度分析解答;
根据题意及实验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选择Ⅰ组;实验方法:加热或用放大镜聚光;蓝球中的气体密度小于CO2密度,所以篮球会上升;
或选择Ⅱ组;实验方法:在广口瓶加满水,倒入量筒量出体积,再量五分之一的水倒入广口瓶,并做标记,依次操作;解释现象:蓝球中的气体密度小于CO2密度,所以篮球会上升;解释现象:CO2被NaOH吸收,导致锥形瓶中气压减少,外界的气体被吸入,所以水中有气泡冒出.
答案:
Ⅰ;加热或用放大镜聚光;  蓝球中的气体密度小于CO2密度;
或Ⅱ在广口瓶加满水,倒入量筒量出体积,再量五分之一的水倒入广口瓶,并做标记,依次操作.CO2被NaOH吸收,导致锥形瓶中气压减少,外界的气体被吸入,所以水中有气泡冒出.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要熟练掌握有关知识,并能灵活运用,会分析实验现象,要从装置内的特点着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叙述中,属于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是(  )
A.通常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B.密度比空气稍大
C.在-183℃时变成淡蓝色的液体D.能支持木炭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如图是实验室电解水的简易装置示意图.
(1)接通直流电源后,C试管产生的是氢气.
(2)C试管与D试管内气体的体积比为2:1.
(3)检验D试管内气体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能复燃,证明是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学习化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请你来解决厨房中的以下问题:
(1)若锅里的油着火了,可采取的灭火措施是立即盖上锅盖,其灭火的原理是盖上锅盖,关闭火源,隔绝空气;
(2)若要用蔗糖配制蔗糖水,为使蔗糖尽快溶解,说出两种可采取的方法:①搅拌升高温度(或用热水)、②将蔗糖先碾碎;
(3)除去保温瓶内胆中的水垢,选用厨房中的食醋;
(4)家用煤炉中的蜂窝煤有12孔、14孔,甚至16孔等多个品种,一般孔道越多燃烧越充分.理由是和氧气(空气)的接触面积大;
(5)切过咸菜的菜刀(未清洗擦干)更易生锈,原理是食盐溶液能加快铁制品的生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哪一项中,a与b混合后不能使弹簧秤上的读数如图转变的(  )
A.a为硫酸铜溶液,b为铁粉B.a为硫酸溶液,b为铁粉
C.a为硫酸铜溶液,b为氢氧化钡溶液D.a为饱和食盐水,b为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小明发现松软的面包,酥脆的饼干内部都有一些小孔.从食品的成分说明中他看到此类食品在制作过程中都会加入膨松剂,碳酸氢钠就是一种常见的膨松剂.小明从超市买来一袋膨松剂(碳酸氢钠),按照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对其进行研究.
①使用说明:使用时与面粉混合均匀,加水搅拌;
②观察样品为白色粉末状物质;
③取少量样品加入水,发现其完全溶解;
④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PH=11
⑤取少量样品,向其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
⑥取适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热,产生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请你通过以上实验判断形成小孔的气体应该是二氧化碳,你猜测是这种气体的理由是碳酸氢钠中含有碳元素、氧元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受热分解也能够生成二氧化碳;
(2)将少许面粉加入水中取上层清液用pH试纸测量,显酸性,由此你认为碳酸氢钠使食物变蓬松的主要原因是面粉中显酸性的物质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3)请你通过以上的探究活动总结碳酸氢钠的两点物理性质:白色粉末,易溶于水;
(4)实验⑥中,小明发现充分加热反应后,试管中仍留有一些白色粉末,他猜测可能是氢氧化钠或碳酸钠,请用物理、化学方法各1种进行鉴别.
物理方法:实验步骤:把适量样品置于表面皿中;
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白色粉末是碳酸钠;
化学方法:实验步骤:把适量样品置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稀盐酸;
实验现象:产生气泡;
实验结论:白色粉末是碳酸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9.有两种外观类似黄金的甲(Cu-Zn)合金和乙(Cu-Ag)制品,若实验室只提供一瓶稀硫酸和必要仪器.
(1)你认为能测出甲(填“甲”或“乙”)中铜的质量分数.
(2)取上述(1)中合金粉末20g放入烧杯中,加入50g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质量为69.8g.
求:①产生氢气的质量是0.2g;所取合金粉末中铜的质量是13.5g.
②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某同学做“酸的性质”实验,使用过的试剂有a.铁 b.氧化铁 c.盐酸 d.氢氧化钠 e.碳酸钙,实验结束后将废物全部倒入废液缸中,测得废液的pH=1,回答:
(1)废液呈酸性.
(2)上述提供的5种试剂在废液缸中不可能存在的是abde(填编号).
(3)已知Fe+2FeCl3=3FeCl2,综合以上判断废液中的溶质除HCl、NaCl外,一定还含有氯化亚铁和氯化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小明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开封过的双氧水.并和同学们一起做了如下实验.
【第一组实验】小明欲证明该双氧水是否失效.
(1)实验过程
①在试管中加入5mL 双氧水,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未复燃;
②用酒精灯给上述试管加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仍未复燃;
③如图1装置进行操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水槽中冰水所起的作用是冷凝水蒸气.
(2)实验结论:双氧水没有失效.
(3)实验反思:
在实验过程①中木条没有复燃的原因是产生的氧气量太少.
在实验过程②中木条没有复燃的原因是产生的氧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太大.
从该实验可以看出影响双氧水分解的因素是温度、催化剂.
【第二组实验】小明欲用该双氧水的分解制取氧气.
(1)写出图2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长颈漏斗; ②水槽;
(2)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可制取氧气,选择的制取并收集比较纯净氧气的装置组合AC,写出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stackrel{二氧化锰}{→}$水+氧气.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3)有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了B,C装置,实验后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小明提出应对B装置进行改进,改进方法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并且要注意导管口有气泡放出,不宜立即收集,原因是此时排出的气体是装置内的空气.该实验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4)老师提出可以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该从a进(填a或b).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