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在人体胃肠内与水反应,最终生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丙氨酸(C3H7O2N)就是其中的一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丙氨酸分子中C、H、O、N各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__;
(2)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_____;
(3)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鼓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合理的是
A.分子间间隔变大
B.分子个数增多
C.分子质量增大
D.分子体积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陕西榆林市2019届九年级上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综合题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用下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70%。
(1)如图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能进入集气瓶的原因是________。
(2)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_____%。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有氮气。
(发现问题)氮气是怎样减少的呢?
(假设一)氮气(在高温条件下)与瓶内的其他物质反应而减少。
(假设二)___________。
(查阅资料)镁条在氮气中能燃烧,产物为氮化镁(Mg3N2)固体。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属于_____反应(选填“分解”或’化合”)。
(3)通过以上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认为要测定“空气中的氧气的体积分数”不能用镁条,你若是该小组的成员,如何改进能使该实验成功呢?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请回答:
(1)指出仪器名称:①____ ②___.
(2)若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序号),还需要用到的药品是________(填名称),其起______作用,能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剩余物代替该物质______(填“能”或“否”).
(3)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你认为该装置中还缺少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_.请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若用F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____端(填“c”或“d”) 进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物质R在氧气和水的作用下发生反应:2R + 2H2O + 7O2 === 2FeSO4 + 2H2SO4,则R的化学式是( )
A. FeS B. Fe2S3 C. FeO D. Fe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其过程可表示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配水。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取水 B. 过滤 C. 吸附 D. 消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七校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A~H都是初三化学前四个单元中的常见物质,B为黑色粉末,C、D在常温时均呈液态,B在反应①和③中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 推测物质B为二氧化锰,C和D、E和F两组物质组成元素相同
B. 反应②这个实验中,生成G和H两种气体的质量比约为2:1
C. A在H中燃烧后生成的黑色固体是Fe2O3
D. 该图中共发生了3个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现实验室需要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某实验小组利用图1所示仪器配制此氯化钠溶液。
试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是:计算、___________、溶解、装瓶存放。
(2)图1中缺少的一种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它是_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图2中的一处明显错误是_______,若按图2操作,最终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所需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