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在抗震救灾中,可使用“84”消毒液(NaClO溶液)的稀溶液进行消毒.制取NaClO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X═NaClO+NaCl+H2O.由于“84”消毒液有一定的腐蚀性,使用时应将其稀释成0.2%-0.5%的稀溶液.
(1)X的化学式为Cl2
(2)配制120kg质量分数为0.5%的“84”消毒液,需使用12%的“84”消毒液5kg.
(3)地震后,水源受到严重污染.为了保证本地饮用水的安全,生活用水需多次消毒.
①如果使用二氧化氯消毒杀菌,该变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②如果使用漂白粉作为水源消毒剂,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其化学式为Ca(ClO)2,次氯酸钙溶于水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次氯酸(HClO).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lO)2+H2O+CO2=CaCO3↓+2HClO.
(4)为防止疫病传染,需对河水处理后方可饮用,常用措施有:
①加热煮沸    ②消毒     ③过滤     ④自然沉降
较合理的顺序为C(填字母序号).
A.③①②④B.④①③②C.④③②①D.③①④②

分析 (1)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X的化学式.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NaClO的化学式进行解答.
(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3)①根据化学变化的特征进行分析.
②根据题意,次氯酸钙溶于水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HClO),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4)自然沉降可以使不溶于水的物质沉淀下来,过滤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加入消毒剂、加热煮沸等措施可以杀菌消毒.

解答 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X═NaClO+NaCl+H2O,反应前钠、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2、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氧、氢、氯原子个数分别为2、2、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氯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l2
故答案为:Cl2
(2)设需使用12%的“84”消毒液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12%x=120kg×0.5%,解得x=5kg.
故答案为:5.
(3)①二氧化氯消毒杀菌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②次氯酸钙溶于水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HCl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O)2+H2O+CO2=CaCO3↓+2HClO.
故答案为:①化学变化;②Ca(ClO)2+H2O+CO2=CaCO3↓+2HClO.
(4)净化水时,要先通过自然沉降使水中的悬浮物沉淀下来,再通过过滤把不溶于水的物质除去,在加热煮沸对水进行消毒,最后通过加热煮沸既可以再次杀菌消毒,又可以达到软化水的目的.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各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化学变化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其中一种与其余三种类别不同的是(  )
A.大米霉变变质B.蜡烛燃烧发出白光
C.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D.稀盐酸与锌混合产生气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某四种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表示碳原子B.②中x=2C.③表示O2-离子D.④中y一定等于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D(填字母),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2)如果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后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增大(选填“增大”“减小”“不变”);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收集装置一般选E,而不选F的理由是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如图所示装置的U形管左侧管内固定一小试管.
(1)若右侧管内挂的是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条,向小试管中滴加浓氨水,可观察到滤纸条的颜色变化是滤纸由白色变为红色;若先在小试管中加入氧化钙固体(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再进行上述实验操作,则可在更短的时间内观察到滤纸条有相同的变化,可能的原因是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温度升高使氨分子运动加快. 
(2)与课本实验装置相比,改用该装置的优点是反应现象更明显,节约药品,不污染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是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装置A、B、C中的主要现象分别是:A固体溶解产生大量气泡;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2)装置D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不能(填“能”或“不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理由是因二氧化碳直接通在了烧杯底部.
(3)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氢气时,氢气应从d端(填“c端”或“d端”)通入.
(4)写出A处发生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
(5)写出B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为了区别CO(可能混有氧气)与CO2两瓶无色气体,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
A.分别通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B.伸入燃着的木条
C.分别通入少量NaOH溶液,振荡D.分别通入少量稀硫酸,振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2008年入春以来,我国小兴安岭发生多起森林火灾.消防官兵开辟防火带(用于防火的通道)是灭火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树林中间开辟防火带的主要目的是(  )
A.便于消防人员快速通行B.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C.减少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根据如图所示装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锥形瓶;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在用胶皮管连接装置B和E中的玻璃导管时,应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3)实验室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当观察到气泡从集气瓶口向外冒出时,说明集气瓶内的氧气已收集满,接下来的操作是移出导管并盖上玻璃片,然后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4)E装置中充满水时,也可以作为氧气的收集装置,则氧气应从b端通入(填“a”或“b”).
(5)下列五个示意图是小敏完成实验的主要操作过程.按评分标准,每项操作得1分,满分5分.实验完毕后,小敏得3分,造成他失分的操作是②、④(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