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小明买了一种“汽泡爽”的冲调饮料.
【饮料说明】
①主要原料:柠檬酸(C6H8O7)和小苏打(NaHCO3);
②使用说明:将一包“汽泡爽”粉末倒入玻璃杯中,加入200mL冷水,看到有大量气泡快速生成,待粉末完全溶解,就得到一杯果味饮料.
小明观察了饮料说明后,他借助化学实验的方法,探究“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成分,以及加水温度对产生气体量的影响.
【实验一】探究“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成分.
(1)小明阅读资料发现:“汽泡爽”原料中的柠檬酸(C6H8O7)和小苏打(NaHCO3)粉末混合后加水,可以发生以下反应,填写生成气体的化学式.
3NaHCO3+C6H8O7═C6H5O7Na3+3H2O+3
 

(2)为了检验该气体,小明选择的试剂是
 

【实验二】探究加水温度对产生气体量的影响.
(1)小明先用冷水和热水各冲了一杯饮料,品尝时发现冷水冲的饮料中气泡较多,热水冲的饮料中气泡较少.当他摇动杯子时,发现有大量气泡从水中逸出.他查阅资料发现:随着温度升高,气体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会迅速降低.于是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填写表中空白.
实验序号加入水的体积加入水的温度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
1200mL15℃a(待记录)
2
 
50℃b(待记录)
(2)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采用相同的两套实验装置(如图)分别完成上述实验,在A中加入水,再加入一袋“汽泡爽”,迅速塞紧胶塞.量筒C用于收集A中产生的气体所排出的液体,冷却至室温后读取数据.B中油层的作用是
 

(3)通过实验,小明测得:a=64mL,b=132mL,由此获得结论:“汽泡爽”产生气体的量与加水温度有关系.但是老师看到小明的实验报告后却指出:两套装置中,“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总量应该近似相等,与温度关系不大,其本质原因是
 

(4)通过反思,为了证明老师的观点,小明继续利用(3)中已反应完的两套装置,又做了一步实验,发现两套装置最终收集到的气体的总量确实相近,他的实验操作是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量气装置,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实验一】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2)根据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通常选用的是澄清石灰水进行分析;
【实验二】
(1)根据控制变量法和实验的目的是测定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极易溶于水进行分析;
(3)根据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NaHCO3+C6H8O7═C6H5O7Na3+3H2O+3CO2进行分析;
(4)根据通过不断的摇动锥形瓶,可以使产生的气体加入B装置进行分析.
解答:解:【实验一】
(1)反应前后原子的数量、种类和质量都不改变,所以根据题中所给的化学方程式:3NaHCO3+C6H8O7═C6H5O7Na3+3H2O+3--,可以确定未知物为CO2
(2)检验二氧化碳,可以使用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二】
(1)通过控制变量法可知,温度不同,加水的体积需要相同,实验二是为了探究温度对产生气体量的影响,两次实验中加水的体积必须相同,都是200mL;
(2)二氧化碳微溶于水但不溶于植物油,这样可以防止二氧化碳溶解在B装置的水中;
(3)温度只是影响反应速率大小,不会影响产生的气体量,一包“汽泡爽”产生气体的量与生成物的量和反应物的量有关,与温度无关;
(4)为使A中的气体进入C装置,要不断摇动A,并且继续收集气体并测量体积.
故答案为:
【实验一】(1)CO2
(2)澄清的石灰水;
【实验二】
(1)200ml;
(2)防止二氧化碳溶解在B装置的水中;
(3)依据化学方程式,一包“汽泡爽”产生气体的量与反应物(柠檬酸和小苏打)的量有关,与温度无关;
(4)不断摇动两套装置中的锥形瓶A,继续收集气体并测量体积.
点评:本题是与二氧化碳性质有关的综合性的实验探究题,既有实验操作的考查又有对化学方程式,还有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定律的考查,注重知识的考查更有对能力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甲、乙、丙三支试管内分别注入同体积不同温度的水,再分别放等质量的白磷,如图所示:从三个实验中得到的结论是(  )
A、甲中白磷不燃烧
B、乙中白磷不燃烧
C、丙中白磷燃烧
D、物质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通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请结合如图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是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其中二氧化锰起到
 
作用.
(3)实验室选择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4)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若用 E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5)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氨气极易溶于水.
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氨气应该从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取12g石灰石(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锥形瓶,向其中加入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恰好反应.反应结束后,锥形瓶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07.6g.试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是多少
(2)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把Ba(OH)2、HCl、CaO、CO2、NaCl分别溶于水,在他们水溶液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填写下列空格:
A、
 
溶于水后,pH
 
7,石蕊试液呈
 

B、
 
溶于水后,pH
 
7,石蕊试液呈
 

C、
 
溶于水后,pH
 
7,石蕊试液呈
 
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A,B,C代表单质或化合物,他们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如图所示,请推断:
(1)若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D是氧化物,则B是
 
C是
 
.写出C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
 

(2)若B、C是化合物,且含相同的元素,A、D是单质,则B可能是
 
,D可能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常用的强酸(H2SO4、HCl、HNO3)跟常用的强碱(NaOH、KOH)反应生成的盐的水溶液显中性,无水CuSO4是白色粉末易溶于水.现将某白色粉末A溶入一无色中性液体中,按以如图示进行实验.

试按要求推断未知物:
(1)用化学式写出:B
 
;C
 
;D
 

(2)若A是纯净物,无色中性液体也是纯净物,则中性液体是(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市场上销售的香肠、盐水鸭、榨菜、豆腐干等食品,常采用真空包装.真空包装的目的是除去空气,使大多数微生物因缺少
 
而受到抑制,停止繁殖,同时防止食品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
(2)茶叶、肉松、膨化食品等常采用真空充气包装,即将食品装入包装袋,抽出包装袋内的空气,再充入防止食品变质的气体,然后封口.真空充气包装能使食品保持原有的色、香、味及营养价值,防止食品受压而破碎变形.
【提出问题】:充入食品包装袋中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和验证】:可能是氮气.实验初步验证的方法及现象:
 

充入的气体还可能是:①
 
;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1号~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我对它进行研究:

(1)第12号元素名称是
 
,它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它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或“失”)电子,它的离子符号为
 

(2)从上表中我还可以探究出以下规律: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序数、等于
 
、等于
 

(3)研究表明:第二周期从3号--9号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我分析第三周期从11号--17号元素原子半径变化规律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