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原子序数11-17元素的符号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请结合下图回答:

(1)原子序数为15的原子质子数为15.
(2)用符号表示下列内容:①原子序数为13的原子形成的离子符号是Al3+
(3)原子序数为12、17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MgCl2
(4)从11-17,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其原子结构(或元素的性质)呈现出的变化规律是最外层电子数从1递增到7 (任写一条).

分析 (1)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再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原子序数为15的原子质子数;
(2)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原子序数为13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个,为金属元素,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带正电荷;
(3)根据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的原子易失去2个电子,带2个正电荷;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的原子易得1个电子,带1个负电荷;
(4)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从11-17,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其原子结构(或元素的性质)呈现出的变化规律.

解答 解:
(1)因为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所以原子序数为15的原子质子数为15;
(2)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原子序数为13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个,易失去3个电子,而带3个正电荷,故离子符号为Al3+
(3)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的原子易失去2个电子,带2个正电荷;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的原子易得1个电子,带1个负电荷,故原子序数为12、17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MgCl2
(4)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呈现出的变化规律为:最外层电子数从1递增到7.
故答案为:
(1)15;
(2)Al3+
(3)MgCl2
(4)最外层电子数从1递增到7.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由题目给出信息,推断该元素的原子构成,对于原子构成的一些规律应当熟记;掌握化学符合及其周围的数字的意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分别表示不同种元素的原子,下列四幅图中,可用来表示氧化物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小明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8.2%的蔗糖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如图1:

(1)写出图1中仪器名称a玻璃棒  b药匙
(2)配制上述溶液,应该选用100mL(50mL或100mL)的量筒.
(3)用图1所示的序号表示正确配制该溶液的操作顺序为⑤③①④②.
(4)步骤②中a仪器的作用是加速溶解.
(5)小明操作中错误是砝码放在左盘,蔗糖放在右盘,若图③中砝码的质量为15g,游码刻度如图2所示,则小明称得的蔗糖质量实际为11.8g.
(6)若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18.2%,可能原因是BD
A.装瓶时溶液有洒出        B.将量筒里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
C.转移固体时有固体洒落    D.量取水俯视读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酸与碱的反应:
结论:酸+碱→盐+水
例如  HCl+NaOH═NaCl+H2O
稀盐酸+氧氧化钠反应化学方程式:HCl+NaOH═NaCl+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氢气在氧气中燃烧,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怎样变化(  )
A.分子很小B.分子易分裂原子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之间有间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各项中,括号内物质是除去杂质所用的试剂(适量)或物品,其中错误的是(  )
A.氯化亚铁溶液中混有氯化铜(铁粉)B.铜粉中混有铁粉(磁铁)
C.O2中混有CO2(NaOH溶液)D.CuSO4中混有NaCl(AgNO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科学研究离不开水.请你完成下列探究.
探究一:用水作溶剂.在盛有5ml水和5ml汽油的两只试管中各加入1~2小粒高锰酸钾,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高锰酸钾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而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结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探究二:用水区别物质.自选两种白色固体,用水区别它们,设计实验完成下表内容.
两种白色固体主要操作、现象和结论
碳酸钙、氧化钙分别将两种固体加水溶解,难溶于水的是碳酸钙,与水剧烈反应且有热量放出的是氧化钙
探究三:溶质在水中的溶解与结晶.
【查阅资料】?20℃时,五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
物质NaCl  NH4HCO3NH4Cl NaHCO3Na2CO3
 溶解度/g 36.021.0 37.29.621.5
?相同温度下,不同溶质同时溶解在同一溶剂中,溶解度不变.
【提出问题】20℃时,将11.7gNaCl和15.8gNH4HCO3同时放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静置,有晶体析出(温度仍为20℃).析出的晶体是什么?
【设计实验】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1)取少量晶体与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无明显现象.实验目的是证明晶体不是氯化铵.
(2)取少量晶体于试管中,加入盐酸,现象为有无色气体产生.
【实验结论】(3)析出的晶体是NaHCO3,晶体的质量为7.2g.
【实验拓展】(4)析出晶体的原因是NaCl和NH4HCO3溶于水未达饱和,所以不能以晶体析出,它们在水中解离出Na+、Cl-、NH4+、HCO3-,阴阳离子运动结合成NaHCO3和NH4Cl,由于NH4Cl溶解度较大,未达饱和,故不能析出,但NaHCO3的溶解度小,且溶液已达饱和,所以过多的NaHCO3以晶体形式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小组在实验室进行关于气体的实验,所用的部分仪器如图所示.

(1)甲同学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选择的收集装置是D或E.
(2)该同学发现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并有刺激性气味,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
a.反应中氧气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              b.此时得到的气体一定是混合物
c.只加热氯酸钾,若生成的气体无气味,说明刺激性气味一定与二氧化锰有关
d.可能是生成的氧气与残留在发生装置中的空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新物质.
(3)如图G装置也可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G装置的优点是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若打开弹簧夹,固体与液体接触,反便能发生,请简述使G装置中反应停止的操作关闭弹簧夹,试管内压强增大,固体与液体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