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液化石油气泄漏时应立即关掉气瓶阀门并开窗通风
B.冬天用煤炉取暖时,为使室内温暖应保持门窗关闭
C.燃着的酒精灯打翻烧起来时,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D.应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着地面逃离火灾区

分析 A、根据燃气泄露的处理方法解答;
B、根据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进行解答;
C、根据灭火的原理解答;
D、根据火灾现场的逃生方法解答.

解答 解:A、液化石油气泄漏时应立即关掉气瓶阀门并开窗通风,正确;
B、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冬天室内用煤炉取暖,不能紧闭门窗,错误;
C、燃着的酒精灯打翻烧起来时,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可以隔绝氧气,正确;
D、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着地面逃离火灾区,正确;
故选:B.

点评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是研究化学反应的重要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种类均改变B.物质丙的化学式为NH3
C.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1:3D.如图所示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所示.请你和大家一起来玩“化学扑克”吧!

(1)对出规则:若甲出了一对相同物质的牌,如图1所示,则乙应该出哪对牌D(填字母序号,下同).
(2)单补规则:甲出一张牌作为反应物,则乙必须出一张能与其反应的牌.若甲出的牌如图2所示,则乙可以出的牌有ABD.其中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3)接龙规则:如图3所示.甲出一张牌作为反应物,乙、丙、丁、戊4位同学所出的牌,必须是上一位同学所出物质反应的生成物,且与甲同学所出的牌属于“同花顺”(友情提示:花色一致).若甲出的是过氧化氢,则乙、丙、丁、戊4位同学出牌的顺序依次为MFDH(写出一种即可).写出丙→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为了比较铝与相同pH的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快慢,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1)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H2SO4═Al2(SO43+3H2↑.
(2)x=5,选择此数值的理由对比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气泡产生的快慢来比较铝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3)实验过程中,发现铝与稀盐酸反应更加剧烈,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试管Ⅰ中氯离子对反应起了促进作用;
猜想二:试管Ⅱ中硫酸根离子对反应起了阻碍作用;
猜想三:以上两种猜想同时成立.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向试管Ⅰ中加入少量C(填序号),向试管Ⅱ中加入少量B(填序号),作对比实验.
A.硫酸铜  B.氯化钠  C.硫酸钠  D.浓盐酸
(4)通过(3)中的对比实验,观察到试管Ⅰ中反应快慢无明显变化,试管Ⅱ中反应明显加剧,则一猜想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在实验室配制50g质量分数5%的氯化钠溶液.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用氯化钠和蒸馏水配制,需要氯化钠2.5g,需要水47.5mL(水的密度为1g/cm3),配制溶液时常涉及以下过程:①称量及量取;②溶解;③计算;④装瓶贴标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①②④(填序号).
(2)现实验室中10mL、50mL、100mL三种不同规格的量筒,配制上述溶液时最好选用50mL的量筒(填“10”、“50”或“100”),溶解时用玻璃棒的作用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3)乙同学用10%的氯化钠溶液和蒸馏水配制50g质量分数5%的氯化钠溶液,需10%的氯化钠溶液25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火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使用不当时可能成为吞噬生命的恶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点燃A、B两根火柴,将A火柴头竖直向上,B火柴头斜向下(如图1所示),更容易持续燃烧的是斜向下的火柴,原因是因为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更容易持续燃烧;
(2)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警钟.因此,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绝不允许违章操作.图2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是AB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工业上用CO通过化合反应制备甲酸钠(化学式为CHO2Na),其主要流程如下:

(1)焦炭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2)第一次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3)合成甲酸钠的化学方程式是CO+NaOH═CHO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
2015年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并成功研制出抗疟新药,成为我国本土第一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我国的许多医学著作中都有使用青蒿治疗疟疾的记载,屠呦呦团队通过研究,发现了青蒿素,确定了它的组成、结构,并成功合成.
•提取过程
研究人员先是采用水煎法(将青蒿放入水中,加热煮沸、浓缩),发现得到的提取物对疟原虫无抑制效果,而采用95%的乙醇代替水(乙醇沸点78℃)进行提取,得到的提取物有效率为30%-40%,后来又采用乙醚(沸点35℃)代替乙醇,得到的提取物有效率达到95%以上,课题组将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命名为青蒿素.
•结构分析
确定中草药成分的化学结构是药物研制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在成功分离出青蒿素晶体后,课题组立即着手分析其化学结构.
①定性分析
取适量青蒿素,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测得生成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②定量分析
实验测得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2,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63.8%,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7.8%.
③主要抗疟结构(有效结构)分析
青蒿素对疟原虫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科学家推测这可能是它分子中某一部分结构导致其具有氧化性的结果,那么青蒿素分子中具有怎样的结构才使它有氧化性的呢?科学家将其与我们熟悉的物质进行了对比,如过氧化氢溶液(俗称双氧水)有较强的氧化性,医疗上也常用它杀菌消毒,过氧化氢分子中原子和原子相互结合的方式有“H-O-、-O-O-”两种(见图),青蒿素分子中原子和原子相互结合的方式有“、H-O-、-O-O-”等几种(见图,其中多条短线连接点处代表有一个碳原子).
•化学合成
由于天然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只有0.1%-1%,提取过程消耗大量原材料,产量低、成本高,于是课题组于1984年成功合成了青蒿素,使其能为更多的患者服务.
注:图示中的实线和虚线是为了真实反应分子结构,对连接方式没有影响,可以等同看待.
(1)根据青蒿素的提取过程推测青蒿素的物理性质是ABC(填写正确答案编号).
A.不易溶于水B.能溶于乙醇C.易溶于乙醚D.受热易分解
(2)根据“燃烧法”的结果推断青蒿素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C、H(用元素符号表示),计算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碳原子个数的计算式$\frac{282×63.8%}{12}$(只列式,不计算结果).
(3)根据对比观察,你推测青蒿素分子中起杀菌作用的原子间相互结合的方式是AC.(填写正确答案的编号)
A.H-O-B.   C.-O-O-
(4)请你谈谈化学合成青蒿素的意义是降低成本,产量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硝酸银AgNO3B.碳酸钾KCO3C.氧化镁MgO2D.氯化铁Fe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