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中国科技大学熊宇杰教授课题组基于应用广泛的半导体硅材料,采用金属纳米结构的热电子注入方法,设计出一种可在近红外区域进行光电转换且具有力学柔性的太阳能电池.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它在元素周期表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硅是金属元素B.硅的原子序数为28
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D.硅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

分析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硅,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4,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硅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硅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个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如图所示,导管内有一段红墨水,试管中盛有适量的冷水,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现分别往试管中加入下列物质,红墨水不会明显移动的是(  )
A.硝酸铵B.浓H2SO4C.氯化钠D.生石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1)小安选取如下生活用品:a氯化钠;b植物油;c氢氧化钠;d冰块;e硝酸铵作溶解实验.能形成溶液的是(填序号)ace.
(2)物质溶于水的过程是否有温度改变?小安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如下表:a图示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用玻璃棒搅拌.
实验目的探究下列物质溶解前后液体温度变化情况
实验用品药匙、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水、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
操作过程
b.小安将三种物质的溶解实验各作了三次,三次实验均得出相同的结果:其中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不变,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3)小安从日常的事实:a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b硝酸钾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分析得出:物质的溶解能力是由溶质种类、溶剂种类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是某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
(1)取10mL该硫酸可配制成9.8%的硫酸180.32g.
(2)取适量9.8%的硫酸与某二价活泼金属112g反应可生成氢气4g,试通过计算确定该活泼金属的身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表是KNO3的部分溶解度数据,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温度/℃10305070
溶解度/g20.945.885.8138
A.KNO3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B.30℃时,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小于50℃时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C.3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KNO345.8g
D.70℃时,238g KNO3的溶液中含KNO3 138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氧气的实验装置图.
(1)指出图中三点错误:①试管口向上倾斜,②试管内导管太长,③试管口未放棉花.
通过学习,同学们应该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制取氧气.如:
A.电解水               B.分离空气
C.加热高锰酸钾         D.分解过氧化氢
(2)再写出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
(3)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如右图所示)
①写出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文字(或符号)表达式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②请指出图中所用仪器的名称:a酒精灯,b水槽.
③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其理由是为防止水倒流入试管,引起试管的炸裂,此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试管口没放一团棉花. ④收集满氧气后,应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并正放(填“正放”或“倒放”)在桌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老师提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与那些物质发生了反应?怎样用实验证明?丫丫为组长的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根据老师的命题展开了如下步骤的学习与探究.
(1)从网上得知,镁条在空气中燃烧,能与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其中与氧气反应生成MgO我们熟知,镁可以在氮气中燃烧生成Mg3N2,在二氧化碳中也可以燃烧.
(2)氢氧化钙与氢氧化钠都属于碱类物质,化学性质相似.
既然镁条在空气中燃烧能与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三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与氧气的反应我们已知,实验重点应探究与氮气、二氧化碳的反应.
丫丫他们的实验探究分如下四步进行.
步骤具体操作实验图示
步骤1用盛有较浓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无底的废广口瓶、燃烧匙、橡皮塞等装配成如图的装置,放置良久.另准备一个有一根铜丝穿过的橡皮塞,铜丝末端固定一个足量的镁条. 
 
 
 
 
 
 
 
        
 
 
 
步骤2引燃燃烧匙中足量的红磷,塞好橡皮塞.待充分冷却,观察到广口瓶内水面上升的体积约占瓶内水面原上方空间的五分之一左右.
步骤3往水槽中加水使无底的废广口瓶内外水面相平.点燃镁条,迅速更换橡皮塞,镁条在广口瓶内继续燃烧,发出红光,放出热量.带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约至瓶满.
步骤4收集一瓶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同样用绑有镁条的橡皮塞,点燃镁条后将橡皮塞塞紧,看到镁条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用湿布不断擦拭集气瓶外壁,实验结束后,看到集气瓶内壁附着一层白色物质,中间还夹杂着一些小黑点.
(1)步骤2的目的是除去广口瓶中的氧气.
(2)步骤3“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约至瓶满”是由于广口瓶中几乎都是氮气,氮气和镁发生了化学反应.
(3)步骤4中,“用湿布不断擦拭集气瓶外壁”是为了降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白色物质应该是氧化镁,小黑点应该是碳.
完成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发生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反应类型:
(1)示例:2Mg+O2$\frac{\underline{\;点燃\;}}{\;}$2MgO;
(2)3Mg+1N2=Mg3N2,属于化合反应;
(3)2Mg+CO2=2MgO+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9.如图是某实验中各物质间的变化关系:

(1)写出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SO4+CuO═CuSO4+H2O.
(2)气体C的化学式是H2
(3)溶液D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FeSO4(写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