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N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甲。20℃时,将等质量的M、N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乙,升温到40℃时,现象如图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烧杯a中加入的固体为M
B.所加固体质量大于20g小于或等于30g
C.40℃时,烧杯a、b中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
D.40℃时,烧杯a、b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长沙市课程中心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五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复习 Ca(OH)2 化学性质时,老师归纳出了 Ca(OH)2 与其它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图,X 是与其它三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合物 X 的类别是非金属氧化物
B.若 X 是 CO2,则反应①的实验现象是生成白色沉淀
C.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中和反应
D.工业上常用反应②制取烧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流程题
工业上用高温煅烧氢氧化铝制备氧化铝。氢氧化铝在回转窑经高温煅烧,反应过程中产生烟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氮氧化物等。回收氧化铝、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的烟气净化流程如下图所示。
(1)旋风分离器和金属滤袋除尘器的作用是分离并得到烟气中的氧化铝,该过程发生的变化是_____(填“物理”、“化学”)变化。
(2)SCR工艺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NO2+8NH37X+12H2O,其中X是____(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年北京市大兴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同学们在做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时,有的组铜较快析出形成铜树,有的组却较慢。课后,化学小组同学对影响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了如下探究。
(进行实验)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小组同学做了实验1和实验2两组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表。每次实验中所用铝条长度、粗细相同,伸入到硫酸铜溶液部分绕成的螺旋数相同;硫酸铜溶液的体积相同。
实验1:
编号 | 温度/℃ | 硫酸铜溶液的 溶质质量分数 | 铝条 是否打磨 | 实验现象 |
1-1 | 20℃ | 8% | 打磨 | 生成红色铜树的速度较慢 |
1-2 | 30℃ | 8% | 打磨 | 生成红色铜树的速度较快 |
1-3 | 40℃ | 8% | 打磨 | 生成红色铜树的速度快 |
实验2:
编号 | 温度/℃ | 硫酸铜溶液的 溶质质量分数 | 铝条 是否打磨 | 实验现象 |
2-1 | 20℃ | 16% | 打磨 | 生成红色铜树的速度较快 |
2-2 | 20℃ | 16% | 未打磨 | 生成红色铜树的速度较慢 |
(解释与结论)
(1)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通过实验1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
(3)通过对比实验_____(填编号),可得到“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影响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速率的因素之一”。
(4)实验2的目的是_____。
(反思与评价)
(5)在做铝与酸反应、铝与盐溶液反应的实验前,要打磨铝条,其目的是除去铝表面的_____(填化学式)。
(6)影响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速率的因素还可能有_____(写出1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年北京市大兴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流程题
某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硫酸铜,将废水处理可得到铜和铁红(氧化铁)两种产品,过程如下图所示(废水中的其他物质不参与反应):
(1)①中,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2)②中,加入的物质X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年北京市大兴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表是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其中呈碱性的是( )
物质 | 肥皂水 | 蔗糖水 | 食醋 | 柠檬汁 |
pH | 10.2 | 7.0 | 3.3 | 2.0 |
A. 肥皂水 B. 蔗糖水 C. 食醋 D. 柠檬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将10g石灰石样品(所含杂质SiO2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投入放入盛有50g盐酸(足量)中的烧杯中,待不再产生气泡时称得烧杯中剩余物质总质量为56.48g,请计算:
(1)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纯度。
(2)10%的CaCl2溶液可作为路面保湿剂。要配制11.1t保湿剂,至少要消耗多少吨该石灰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年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加热粗铜丝一段时间后,白磷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白磷应过量
B.实验中玻璃管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用木炭代替白磷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玻璃管内液面最终上升至刻度1处,证明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