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化学兴趣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实验前、后所有的开关都关闭)

(1)当打开K5、K6、K7时,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H2O+O2
【答案】分析:(1)根据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水和氧气进行解答;
(2)根据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二氧化碳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进行解答;
(3)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以及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解答.
解答:解:(1)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 ↑;
(2)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2SO4=Na2SO4+H2O+CO2↑;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所以二氧化碳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又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装置A中的反应现象是固体溶解,冒出气泡,湿润的石蕊试纸下面的先变红上面的后变红,干燥的石蕊试纸不变色;当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则证明二氧化碳已在B装置中集满;
(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会使得B中压强变小以及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段时间后,烧杯中重新装入澄清的石灰水互打开K4、K5时,当观察到C装置中的液体进入B装置中,溶液变浑浊现象时,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故答案为:(1)2H2O2 2H2O+O2 ↑;
(2)Na2CO3+H2SO4=Na2SO4+H2O+CO2↑;固体溶解,冒出气泡,湿润的石蕊试纸下面的先变红上面的后变红,干燥的石蕊试纸不变色;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CO2+2NaOH=Na2CO3+H2O;C装置中的液体进入B装置中,溶液变浑浊.
点评:本题的实验装置比较复杂,分析实验装置的原理时,应根据题中的操作要求,结合物质的性质,认真、细致观察,得出实验装置的目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2?通州区二模)化学兴趣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实验前、后所有的开关都关闭)

(1)当打开K5、K6、K7时,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MnO2 
.
 
2H2O+O2
2H2O2
 MnO2 
.
 
2H2O+O2

(2)当打开K1、K2、K4、K5时,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装置A中的反应现象是
固体溶解,冒出气泡,湿润的石蕊试纸下面的先变红上面的后变红,干燥的石蕊试纸不变色
固体溶解,冒出气泡,湿润的石蕊试纸下面的先变红上面的后变红,干燥的石蕊试纸不变色
,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有
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当观察到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时,则证明二氧化碳已在B装置中集满.
(3)要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贷款K3从装置B中分液漏斗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后,迅速关闭K3,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2NaOH=Na2CO3+H2O
CO2+2NaOH=Na2CO3+H2O
;一段时间后,烧杯中重新装入澄清的石灰水互打开K4、K5时,当观察到
C装置中的液体进入B装置中,溶液变浑浊
C装置中的液体进入B装置中,溶液变浑浊
现象时,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通州区一模)已知草酸(H2C2O4)在加热条件下会发生分解反应,同学们对生成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用实验的方法对生成的物质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产生的气体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
(1)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2)H2在高温条件下可以还原氧化铁.
实验过程:同学们经过讨论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并进行了实验(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1)观察到装置D中产生的现象为
红色的粉末逐渐变成黑色
红色的粉末逐渐变成黑色

(2)装置C的作用为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其中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CaO+H2O=Ca(OH)2

(3)观察到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CO2+Ca(OH)2=CaCO3↓+H2O
,由此得出的结论为
草酸分解产生的气体中含有CO2
草酸分解产生的气体中含有CO2
.又知装置C的质量增加了,E中石灰水变浑浊了,并结合上述实验现象,某同学得出了结论.
得出结论:同学认为猜想正确,请写出草酸分解的方程式
H2C2O4
  △  
.
 
H2O+CO2↑+CO↑
H2C2O4
  △  
.
 
H2O+CO2↑+CO↑

反思与评价:
(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有的同学认为草酸分解不一定生成CO.你认为他的看法是否合理?原因是
合理,可能有未吸收完全的CO2使E浑浊,同时如产生H2也可以使氧化铁还原
合理,可能有未吸收完全的CO2使E浑浊,同时如产生H2也可以使氧化铁还原

(2)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中还有不合理的地方,你认为下列建议正确的是
①②④
①②④
.(填数字序号)
①应在装置A、B之间增加检验水蒸气的装置
②应在装置E后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③可将装置C换成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④可在装置C、D之间增加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甲同学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2)乙同学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
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内焰、焰心
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外焰
外焰
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外焰
外焰
温度最高.
(3)对“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烧杯后谁先熄灭?”这一问题,丙、丁两同学有不同的认识:丙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丁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①实验中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最终都熄灭了.原因是
茶杯内空气中的氧气被耗尽
茶杯内空气中的氧气被耗尽

②丙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因温度高,密度小,聚集在杯内上方
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因温度高,密度小,聚集在杯内上方

丁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沉积在杯内下方
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沉积在杯内下方

③本实验条件下,甲同学的猜想被证明是正确的,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楼房间中逃离,正确的方法是
AC
AC

A.用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沿墙角迅速爬向房间外    D.打开窗户跳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化学兴趣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实验前、后所有的开关都关闭)

(1)当打开K5、K6、K7时,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当打开K1、K2、K4、K5时,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装置A中的反应现象是________,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有________;当观察到________时,则证明二氧化碳已在B装置中集满.
(3)要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贷款K3从装置B中分液漏斗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后,迅速关闭K3,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一段时间后,烧杯中重新装入澄清的石灰水互打开K4、K5时,当观察到________现象时,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