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据2012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报道:液化石油气掺入二甲醚(C2H6O)成行业潜规则,二甲醚对液化气罐的配件有腐蚀性,严重会造成爆炸.下列关于二甲醚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B、相对分子质量46
C、是一种化合物
D、一个分子中含有3个氢分子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二甲醚化学式(C2H6O)进行分析其元素组成;
B.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解答;
C.根据化合物的概念来分析;
D.根据分子的结构来分析.
解答:解:A.根据二甲醚化学式(C2H6O)进行分析其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元素组成;故A正确;
B.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可得二甲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6+16=46;故正确;
C.由二甲醚的化学式可知,它是一种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正确;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中不可能存在分子,故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化学式进行分析其元素组成、构成及进行相应的计算的解题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小明同学在实验室加热24.5g KClO3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能生成氧气多少克?同时还生成KCI有多少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现象
(1)二氧化碳使石蕊试剂变红的原因:
 
反应类型是
 

(2)实验室将双氧水加入到二氧化锰中,产生使带火星复燃的气体
 
,反应的类型是
 

(3)田径比赛中发令枪产生白烟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5)化肥“碳酸氢铵”在夏天消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溶液含有Na+、H+、Ba2+、OH-、Cl-、CO32-、SO42-中的几种离子,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得到滤渣和滤液.
(2)向滤渣中加入稀硝酸,滤渣全部溶解并产生气泡.
(3)向滤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根据上述实验判断该溶液中:
①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②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
 

③不能确定的离子是
 
;欲确定其是否存在,方法是:另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若看到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该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五种气体的化学式填空:
(1)最清洁的燃料是
 
;    
(2)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
 

(3)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
 

(4)密度最小的气体是
 

(5)有毒的气体是
 

(6)用于冶金工业作还原剂的气体化合物是
 

(7)一般只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8)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9)在久末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和深洞底部,
 
的含量比较大,在进入这些地方前,必须做灯火实验.
(10)农村前景广阔的新型燃料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室温下,将一杯饱和食盐水在空气中露置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体析出,这是因为(  )
A、溶剂质量减小
B、氯化钠溶解度变小
C、溶液变成不饱和
D、和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氨碱法制纯碱的原理之一是向饱和的氨盐水中通入CO2后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反应方程式为:NaCl+NH3+H2O+CO2═NaHCO3+NH4Cl,请参照碳酸氢钠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P点表示NH4Cl和NaHCO3均为饱和溶液
B、NaHCO3的溶解度比NH4Cl小
C、饱和氨盐水吸收CO2气体后,NaHCO3首先结晶析出
D、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NaHCO3的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在一次实验探究活动中列举了四种实验方案:
①将硬水煮沸以降低水的硬度;
②购买化肥时,用熟石灰区别尿素和铵态氮肥(铵盐);
③用盐酸区别苏打和小苏打;
④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分离CO和CO2的混合气体.
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关于“绿色化学”特点概述错误的是(  )
A、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出有利于人体健康、环保安全的产品
B、充分利用绿色原料进行化工生产,产出绿颜色产品
C、充分利用能源、资源,提高原子利用率、使原料的原子都成为产品
D、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反应,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