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合理利用能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关注的问题.请回答:
(1)化石燃料是一类重要的能源,它包括煤、____________和天然气,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煤作为燃料给我们带来益处,但对环境也造成不良影响:
①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除了考虑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还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腐蚀大理石雕像 B.是由二氧化碳引起的 C.酸化土壤
③为减少污染、治理”雾霾”,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相关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中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______________。
④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将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NH3+3O26H2O+2______。
【答案】 石油 CH4+2O2CO2+2H2O 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AC 1:1 N2
【解析】(1)根据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进行分析;根据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解答;(2)①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②根据酸雨的危害及酸雨主要是由二氧化硫引起的进行分析;③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④根据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推断化学式即可。(1)化石燃料包括煤、天然气、石油;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2H2O+CO2;(2)①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除了考虑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还要考虑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②酸雨主要是由二氧化硫引起的,酸雨可使土壤酸化、腐蚀金属材料和大理石雕像,故选AC;③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图示中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水分子反应,生成了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和一个氢分子,所以,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中缺少4个氮原子,所以生成物应该是氮气,故填N2。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洗涤方法利用物质乳化功能的是()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渍B.用洗涤剂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C.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D.用盐酸除去铁栏杆上的铁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天然气分子被包进水分子中,在低温与高压下结晶形成外观象冰一样的物质,由于遇火即可燃烧(如图),所以被称作“可燃冰”.下列有关“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的部分分子已不再运动
B.它的化学性质与水相似
C.它的分子之间没有间隔
D.它完全燃烧产物是CO2和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 ℃时,________的溶解度相同;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把t2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___。
(3)在恒温状态下,通过________方法可以将接近饱和的a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4)把t1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到t2 ℃,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学习化学要构建基本理念,对以下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分类观:干冰和冰都属于氧化物
B.元素观:氧气和臭氧都由氧元素组成
C.变化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D.结构观:氖原子和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的原理错误的是
A.剪断烛芯——隔离可燃物
B.吹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
C.用杯子把蜡烛罩上——隔绝氧气
D.用湿抹布熄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做法不会危及人体健康的是( )
A.用纯碱代替小苏打做食品发酵粉
B.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保鲜
C.把霉变大米淘净后继续食用
D.用工业用盐(NaNO2)腌制泡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是厨房中的几种物品,根据实物图示及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实 | ||||
名称 | 铁锅 | 瓷器 | 塑料杯 | 筷子 |
(1)图中标示的物质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写符号),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2)写出一种铁锅防锈的合理方法 , 在生产中常用稀盐酸来除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用一次性筷子和盒饭取代了瓷器和竹筷,有些人认为是现代文明的一种标志,你是否赞同这一说法,理由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