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08?崇明县二模)用化学符号表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单质是;
(3)能引起“酸雨”的主要气体是;
(4)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气体原料是.
【答案】分析:结合基本的化学常识,应用化学用语准确地表示解答此题.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分布情况确定含量最多的元素;由空气的体积分数确定含量最多的单质;从酸雨成因分析引起酸雨的主要气体;结合光合作用的原理分析其原料.
解答:解:(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用符号表示为O.
故答案为:O.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单质是氮气,由于一个氮气分子是由两个氮原子构成的,故用来表示氮气的化学式是N2
故答案为:N2
(3)酸雨主要是含硫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造成的,因为含硫燃料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硫.因此能引起“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可用二氧化硫的化学式SO2来表示.
故答案为:SO2
(4)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其中气体原料是二氧化碳,可用二氧化碳的化学式CO2来表示.
故答案为:CO2
点评:本题主要结合了与化学密切相关的物质来考查同学掌握化学用语的能力.如酸雨是当前社会的一大环境问题,在课本上有详细介绍酸雨的成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08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08?崇明县二模)近几年,为了使汽油燃烧得更加充分而且减少燃烧过程产生的有害物质,人们在汽油中掺入一定量的乙醇(C2H5OH),并称之为乙醇汽油.乙醇属于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摩尔质量为______.乙醇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乙醇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CO2+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08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08?崇明县二模)某同学想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进行下列实验操作:取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30mL,用温度计测出其温度为13℃.然后向其中加入5.6gNaOH固体,恰好完全反应.再用温度计测出温度为22℃.由此,该同学得出NaOH与稀硫酸发生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所得出结论的依据是否科学?______(选填“科学”或“不科学”)
理由是 ______;
(2)根据本实验的目的,请你改进他的实验操作 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08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08?崇明县二模)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14g,常温下溶解在87g水中;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氯化钙溶液.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与生成的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图:
(1)图象中表示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______;
(2)求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3)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08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08?崇明县二模)为了检验银粉中是否不小心混入了铁粉,某实验室作了如下实验:实验人员首先取少量样品,加入稀硫酸,发现样品中有气泡产生,于是他证明了样品中一定含有铁粉.
实验人员为了进一步确定样品中银的质量分数,他又进行了如下操作:(A)取两药匙样品,加入过量稀硫酸;(B)待充分反应后,取出不溶物;(C)将不溶物充分洗涤、干燥.
(1)能证明步骤B中充分反应的是 ______.
(2)步骤B中主要操作名称是 ______;
(3)这样的实验过程他还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理由是 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08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08?崇明县二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
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反应装置是______(填字母代号),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后,停止加热时的操作顺序是先______,然后______,以防止水倒吸进入热的试管中,造成试管破裂.
(3)双氧水(H2O2)是一种无色液体,常用于消毒、漂白等,加热到一定温度会放出氧气,而加入MnO2后,常温下可迅速分解,并生成水和氧气.写出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H2O+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