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氢气的验纯
B.
给盛有液体的试管加热
C.
滴管取液后移动
D.
稀释浓硫酸

分析 A、根据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滴瓶上的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很小的响声,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图中所示装置正确.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frac{1}{3}$,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frac{1}{3}$,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为防止污染胶头滴管;使用滴管的过程中不可平放或倒置滴管,以防止污染胶头,故选项说法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B(填“A”“B”或“C”)物质的饱和溶液.
(2)t2℃时,取A、B、C各25g分别放入100g水中,能形成饱和溶液的物质是C(填“A”“B”或“C”).若将其转化为不饱和溶液,除了增加溶剂外,还可采用的方法是降低温度.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得到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是B、A、C(填物质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

(1)写出一个用A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2)B和C装置均可制取CO2,相对于B装置,写出C装置的一条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3)若用D装置采用排水法收集H2,请简述操作步骤先将集气瓶装满水,再将气体从b通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请用化学用语完成下列各题:
(1)两个铁原子2Fe 
(2)两个氧分子2O2  
(3)三个碳酸根离子3CO32-
(4)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stackrel{+3}{Fe}$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氯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有着广泛的用途.
(1)通过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均可得到含有较多杂质的氯化钠晶体--粗盐,
经过溶解、过滤和蒸发三步操作得到初步提纯.
(2)钠与氯气反应时,每个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Na+),每个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Cl-),Na+与Cl-由于静电作用而结合成氯化钠.
(3)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Cl2+2NaOH═NaCl+NaClO+H2O),工业上常用氯气和石灰水反应制漂白粉,其反应原理与上述反应相同.请写出制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某学生针对下列四组物质的鉴别,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都合理的是(  )
ABCD
需区分的物质黄铜和黄金聚乙烯(PE)和聚氯乙烯(PVC)锦纶布料和羊毛布料NH4NO3和NaOH固体
第一方案分别取样,观察颜色分别取样,观察颜色分别取样,用手触摸分别取样,加水充分溶解,加氯化铵溶液,加热,观察现象
第二方案分别取样,在石棉网上高温灼烧,观察现象分别取样,分别点燃,闻燃烧时产生的气味分别取样,点燃,闻气味分别取样,加水,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元素不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按要求填空.
(1)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frac{\underline{\;\;△\;\;}}{\;}$2CuO+H2O+CO2↑,固体颜色变化为绿色变成黑色.
(2)用氨水中和含稀硫酸的废水:2NH3•H2O+H2SO4=(NH42SO4+2H2O,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葡萄糖在动物体内缓慢氧化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C6H12O6+6O2$\frac{\underline{\;酶\;}}{\;}$6CO2+6H2O,该反应是放热(选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4)将少量氯化铵晶体与熟石灰混合研磨:2NH4Cl+Ca(OH)2=CaCl2+2H2O+2NH3↑,研磨用的器皿是:研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学习酸碱盐知识后,同学们知道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能发生反应,可观察到溶液变浑浊.甲组同学进行如图1所示的实验,却未观察到预期现象.
【提出问题】未观察到浑浊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和假设】
①与氢氧化钙溶液的浓度有关.若使用更大浓度的氢氧化钙溶液,会迅速产生浑浊.
②与碳酸钠溶液的浓度有关.若使用更大浓度的碳酸钠溶液,会迅速产生浑浊.
经讨论,同学们认为猜想①不合理,其理由是饱和石灰水已是该温度下质量分数最大的溶液.
【进行实验】乙组同学针对猜想②进行实验.
实验目的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探究猜想②取4支试管,向其中分别加入…碳酸钠溶液浓度/%是否浑浊
10不浑浊
5不浑浊
1浑浊
0.5浑浊
【解释与结论】
(1)补全上述实验操作:取4支试管,向其中分别加入2mL浓度为10%、5%、1%、0.5%的碳酸钠溶液,再分别滴加5滴饱和石灰水.
(2)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出现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Na2CO3CaCO3↓+2NaOH.
(3)乙组实验证明:猜想②不成立,碳酸钠溶液浓度在0.5~10%的范围内,能否出现浑浊与碳酸钠溶液的浓度有关,其关系是碳酸钠溶液浓度大,不易产生浑浊.
【实验反思】
(1)丙组同学对乙组所做实验中未出现浑浊的原因进行探究.设计了多组实验,其中部分同学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2

丙组同学的实验目的是探究碳酸钙能否溶解在碳酸钠溶液中.
(2)依据乙、丙两组的实验探究,丁组同学仍使用甲组的仪器和药品对甲组实验进行了改进,当滴入几滴某溶液后,溶液迅速变浑浊.其实验操作是取2mL饱和石灰水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