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局部示意图,其中水电解系统及燃料电池系统中的溶液均采用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该能量转化系统中的水可以循环使用
B. 水电解系统中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作燃料使用
C. 水电解系统中的溶液采用氢氧化钠溶液,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D. 燃料电池系统产生的能量实际上来自于水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南阳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实验室中,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述标号仪器的名称 ______ ______
(2)向气体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3)林月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她选择上述装置中的________________ 作为发生装置,请写出选择它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该反应若选用E装置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应 ________________。
(4)若实验时用过氧化氢代替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优点是 ______ 填序号
A.生成物中只有氧气 不需加热 需加热
(5)实验室用氯化铵固体和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若制取并收集氨气,应该从图中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分别是___________ 和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黄石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其中R指的是
A. 氮气 B. 氧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江阴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四氧化三铁
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大量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该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1)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 _________ b(填字母)。
a.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锌粒和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提示: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
(2)当打开K2、关闭K1时,可以利用工、Ⅲ装置制得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符号表达式是 _______________;
若要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
(3)某同学用下图甲所示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测定其体积,装置中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另一位同学对装置进行了认真分析,认为即使操作均正确,测量结果也会偏大,于是设计了如乙图所示的装置。你认为造成甲装置造成实验结果偏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化学实验操作中常常有许多“先后”之分,否则就会出现事故或者使实验失败。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 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紧捂试管,后将导管伸入水中
B. 用滴管吸取液体时,先在空气中挤捏胶帽排出空气,后伸入液体中吸取
C.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先加稀盐酸,后加石灰石
D. 排水法收集氧气,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气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为保护环境,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提倡人们“低碳生活”,下列行为属于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出门尽量步行、骑车,少乘车 B. 节约用纸,双面使用
C. 多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D. 使用变频空调,节约用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A. 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约占烧杯中水的五分之一
B. 燃烧匙中的药品可以是木炭
C. 燃烧停止后立即打开弹簧夹
D. 氮气不与红磷反应且难溶于水,是设计该实验的依据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无锡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动植物呼吸 B.米酒的酿造
C.铁在氧气中燃烧 D.饭菜变馊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