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有一瓶红色粉末,由铜和氧化铁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红色粉末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设计实验)实验装置如图,实验步骤如下:
(1)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2)装入药品,通入一段时间一氧化碳。
(3)继续缓缓通入一氧化碳,点燃酒精喷灯,使反应充分进行。
(4)完全反应后熄灭酒精喷灯,继续通入一氧化碳至恢复到室温。
(讨论交流)
(1)反应前通入一段时间一氧化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提出,为了防止溶液倒吸,熄灭酒精喷灯前应先断开装置A和B的连接,你认为是否需要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讨论,该小组同学认为,装置B后还需添加一个酒精灯,并在实验步骤(2)中点燃,点燃前应对气体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该小组同学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到以下现象,确定该红色粉末由铜和氧化铁组成。
(1)硬质玻璃管中出现黑色物质,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全反应后硬质玻璃管中仍有红色固体剩余。
(定量分析)上述实验中,测得某些实验数据如下表。请通过计算进一步确定该红色粉末中各成分的质量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前 | 红色粉末的质量 | 8.0g |
硬质玻璃管的质量 | 64.6g | |
反应后 | 硬质玻璃管和其中固体的总质量 | 70.8g |
(拓展探究)将上述实验反应后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研磨成粉末。
(1)取少量粉末于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你能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取少量粉末于另一个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为_________(写化学式,下同),滤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
【答案】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一氧化碳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高温时爆炸 不需要,因为熄灭酒精喷灯后还要继续通入一氧化碳至恢复到室温 验纯 铜和氧化铁的质量比为1∶3 产生无色气体,溶液变为浅绿色,有红色固体残留 Fe、Cu、Ag Fe(NO3)2
【解析】
讨论交流:
(1)反应前通入一段时间一氧化碳的目的是: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燃性气体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先通入一段时间一氧化碳,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尽,防止发生爆炸;
(2)不需要,因为熄灭酒精喷灯后,还要继续通一段时间一氧化碳至恢复至室温;
(3)经过讨论,该小组同学认为,装置B后还需添加一个酒精灯,并在实验步骤(2)中点燃,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点燃前应对气体验纯;
进行实验:
(1)硬质玻璃管中出现黑色物质,是因为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定量,反应后,装置内减少的质量为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氧元素的质量为:64.6g+8.0g-70.8g=1.8g,红色粉末中氧化铁的质量为:,红色粉末中铜的质量为:8.0g-6g=2g,故红色粉末中铜和氧化铁的质量比为:2g:6g=1:3;
拓展研究:
(1)将上述实验反应后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研磨成粉末,取少量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盐酸,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故实验现象为:有气泡生成,溶液变为浅绿色,有红色固体残留;
(2)再取少量粉末于另一个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硝酸银溶液,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待铁完全反应后,铜再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铁过量,硝酸银已经完全被置换,铜未参与反应,故滤渣为:Fe、Cu、Ag;
铁过量,说明只有铁和硝酸银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硝酸亚铁和银,且硝酸银已经完全反应,故滤液中的溶质为:Fe(NO3)2。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和乒乐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可燃性
B.铜片受热的一面变黑,是因为产生了碳
C.实验过程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
D.该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是有氧气参与和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 NaOH 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 pH 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30 s 时,溶液中溶质为 HCl 和 NaCl
C.该实验是将 NaOH 溶液滴入稀盐酸
D.溶液混合,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生成了氯化钠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像正确反映实验变化关系的是( )
A.图1:用等体积5%过氧化氢溶液制O2,其中a未使用催化剂,b使用了催化剂
B.图2: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图3: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的水
D.图4:将等质量的不同金属分别放到足量的相同稀盐酸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1)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实验室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电解水可以制取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作为化学电源,氢氧燃料电池已经被应用,如用作汽车的驱动电源等,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把化学能直接转变为_________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时,将5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100g a的溶液
B. c物质微溶于水
C. a中含有少量b,可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a
D. 将2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_________(填“分子”或“原子”)。
(2)如“图2”是氧、硫、氯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_______,其离子符号是_________。
②氧和硫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______________相同。
③氧和硫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_________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中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俗称苏打;B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C可用作补钙剂;E、F的物质类别相同。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
(1)物质A的用途有____________________(只需填写一条);
(2)物质D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E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5分)食盐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海水中储量很丰富。
(1)海水晒盐的原理是_ ;
(2)晒盐过程中得到粗盐和卤水。卤水的主要成分及其溶解度的变化如右图t2℃时,MgCl2的溶解度为_ g.将t2℃时MgCl2、KCl和MgS04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时,析出的晶体是_ (填物质化学式);
(3)将纯净的氯化钠固体配制成溶液。20℃时,向4个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人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4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加入氯化納的质量/g | 4.5 | 9 | 18 | 20 |
溶液质量/g | 54.5 | 59 | 68 | 68 |
若将②中得到的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加水的质量是__ _g;
关于上述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 (填字母序号)。
A.①②所得溶液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B.③④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D.20℃时,将④恒温蒸发25g水,过滤得18g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