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1)某实验小组从河水中取出的水样呈淡黄色,有异味,水样浑浊,有固体颗粒,于是进行净化处理:首先加入明矾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__________,除去固体颗粒,再加入________,利用其__________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
(2)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__________。
(3)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强力杀菌剂,实验室常用下列方法制取二氧化氯: ,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4)图1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通电后试管B中的气体是__________,图2中参加反应的水和生成的氢气、氧气的微粒个数比为_______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元素组成。
【答案】过滤 活性炭 吸附 煮沸 H2O H2 2:2:1 氢、氧(H、O)
【解析】
(1)某实验小组从河水中取出的水样呈淡黄色,有异味,水样浑浊,有固体颗粒,于是进行净化处理:首先加入明矾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过滤,除去固体颗粒,再加入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状结构),利用其吸附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
(2)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加热、煮沸;煮沸过程中钙离子和镁离子会形成沉淀,水的硬度降低,高温可以杀菌;
(3)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强力杀菌剂,实验室常用下列方法制取二氧化氯: ,该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不变,生成物比反应物少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X的化学计量数为2,则x的化学式为H2O;
(4)图1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 2H2O2H2↑+O2↑通电后正极产生氧气,体积小,负极产生氢气,体积大;试管B中的气体体积大,是氢气,图2中参加反应的水和生成的氢气、氧气的微粒个数比=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2:2:1,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A、B、C、D表示四种物质,在高温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每个A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个原子构成的。
②反应后,生成C和D两种粒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A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
b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没有改变
c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没有改变
(2)如图是钠元素、氯元案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有关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D所表示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化学符号),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_____ (填序号)。
②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
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用来制备和收集气体的部分装置为;
(1)实验仪器b的名称是_____
(2)最方便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用该装置还可以制取另一种气体,其实验室制取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收集装置为_____(填序号)能用该装置收集的气体必须具备的物理性质是_____。
(4)如何证明收集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简述操作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尿素[CO(NH2)2]是一种目前使用量较大的一种化学氮肥,适用于各种土壤和植物易保存,使用方便。
(1)尿素是一种含氮量很高的氮肥,它能使作物_____________;
(2)溶质质量分数32.5%的尿素溶液可用作柴油汽车尾气处理液,用尿素溶液处理柴油汽车尾气(含NO)时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反应条件略去):。现用含20Kg上述尿素溶液处理汽车尾气,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①配制上述尿素溶液,所需尿素的质量是___________kg,水的体积是____________L(水的密度1g/mL);
②计算用上述尿素溶液可除去的NO的质量是________?
③上述反应中,若尿素中氮元素为aKg,则生成的氮气中氮元素的质量是否为akg?___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粒子共能表示四种元素
B.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c、e
C.图中b粒子的化学符号为Mg2+
D.图中d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4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变化关系的是
A.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B.镁在空气中加热
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用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能否用镁条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提出猜想)
猜想1:可以代替,因为镁条与氧气反应后不会产生气体
猜想2:不能代替,因为镁条可能会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发生反应
(进行实验)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Ⅰ | 组装好装置后,打开止水夹,手捂集气瓶,一段时间后,松开手 | 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后,烧杯中导管末端有一段液柱 |
Ⅱ | 关闭止水夹,点燃镁条,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塞好塞子 | 镁条燃烧,放出大量热,发出耀眼白光,生成大量白烟,剩余固体为白色带状物还夹杂着极少量淡黄色的固体。 |
Ⅲ | 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 烧杯中水从导管进入集气瓶中,体积约为集气瓶体积的2/5 |
(解释与结论)
(1)镁条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步骤Ⅰ说明装置的气密性_____。
(3)步骤Ⅱ中,关闭止水夹的目的是_____。
(4)根据实验现象中的_____(写一个)可以推测猜想2成立。
(继续探究)经查阅资料得知氮化镁(Mg3N2)为淡黄色的固体。
(设计实验)设计实验证明镁与氮气发生了反应:_____。
(实验结论)镁条与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反思与评价)通过上述探究活动,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不同金属与酸反应:某同学利用压强传感器,绘得形状相同的不同金属与等浓度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时,气压的变化曲线如图。
(1)根据曲线①判断:镁与稀盐酸反应属于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铝与稀盐酸的反应速率先慢后快,原因是_____。
(3)曲线⑤中气压不变的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空气和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1)为减少煤燃烧带来的空气污染,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A、B、C、D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选填序号);该反应中生成的C和D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
(2)NH3作为一种新燃料,具有无碳(不产生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发热量高等优点。
①NH3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②NH3作为燃料还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3)由于活性炭具有______________的结构,所以活性炭具有较好的吸附性,可除去水中的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