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国家药监局于5月25日公布的抗震救灾急需药械目录中包括:一次性防护服、活性炭防护口罩、骨科内外固定材料等.其中防护口罩主要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

分析 根据活性炭防护口罩,这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来吸附有害气体和细菌解答.

解答 解: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防护口罩主要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
答案:吸附.

点评 本题较为简单,了解了活性炭的吸附性可以正确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铁锈主要成分Fe2O3(填化学式),铁锈的颜色为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小亮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某企业采用的氨碱法制得纯碱样品的成分及含量.
【提出问题1】该纯碱样品中含有哪些物质?
【猜想与假设】通过分析,小亮做出如下假设:
①只含有Na2CO3;②含有Na2CO3和NaHCO3
【查阅资料】
NaHCO3Na2CO3
加入稀盐酸现象Ⅰ产生气泡
加入饱和石灰水溶液变浑浊现象Ⅱ
加入C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溶液变浑浊
加热溶液至沸腾,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1)表中的现象I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2)现象Ⅱ为有白色沉淀产生.
【实验探究】为了确定纯碱样品的成分,小亮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①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加入过量 的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反应的方程式:Na2CO3+CaCl2═CaCO3↓+2NaCl
②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取滤液.有气泡冒出证明猜想②成立.
【实验反思】实验步骤①中,氯化钙溶液过量的目的是将碳酸钠全部除去
【提出问题2】如何测量该纯碱样品中各物质的含量?
(1)为测量该纯碱样品各成分的含量,小亮设计了如图1装置,通过称量B装置的质量变化来 确定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稀硫酸与样品、进人装置B的C02与NaOH 均完全反应,操作无误,但多次实验发现,测定结果有偏差.造成偏差的原因有①空气中的CO2进入装置B被氢氧化钠吸收;②装置A中残留的CO2未被装置B中的氢氧化钠吸收.

(2)小亮在老师的指导下重新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该实验有以下操作步骤: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干燥的样品放入锥形瓶中;
②称量盛有氢氧化钠浓溶液的B瓶质量;
③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关闭活塞b;
④向锥形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⑤再次称量盛有氢氧化钠浓溶液的B瓶质量;
⑥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关闭活塞b;
⑦根据B瓶增加的质量,计算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
该实验的正确步骤是①③②④⑥⑤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剧烈地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2)乙生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明显的偏小,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要求答出两种)红磷不足、装置漏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秒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a(选填a或b或c)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外焰层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蜡烛燃烧时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2.现有A和B组成的黑色混合物,按如图示进行实验:

根据实验推断,并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C,B.CuO,C.CO2
D.Cu,E.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为了验证植物呼吸作用的原料和产物,东东同学按以下步骤进行了实验:①将一定量吸干水的新鲜豆芽分别装入1只塑料袋和1只大口塑料瓶中;②在塑料袋口连接上导管和橡皮管,扎紧塑料袋口,并用夹子夹紧橡皮管,将大口塑料瓶的盖子拧紧,不使外界空气进入;③在黑暗处放置12小时.请回答:
(1)在黑暗处放置12小时后,用温度计测量豆芽的温度,结果高于周围环境的温度,这个现象说明了豆芽呼吸作用过程中能释放热量.
(2)在黑暗处放置12小时后,打开大口塑料瓶的瓶盖,将点燃的蜡烛放人瓶内.预计应出现的实验现象是火焰熄灭,理由是豆芽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导致大口瓶内缺氧.
(3)本实验中将豆芽放置在黑暗处的理由是在黑暗处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这样就排除了光合作用对实验的干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以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苹果腐烂
B.
干冰升华
C.
蜡烛燃烧
D.
菜刀生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甲、乙、丙中都含有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丙是单质;常温下,甲中加入二氧化锰后生成乙和丙;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
(1)甲的名称是H2O2
(2)写出丙生成乙的化学方程式.
(3)从微观角度解释甲和乙性质不同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