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金和合成纤维都是有机合成材料
B.羊毛、棉花、蚕丝属于合成纤维
C.使用塑料袋,既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又减少了白色污染
D.厨房中的食盐和小苏打可以用食醋鉴别出来

分析 A、根据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和分类进行分析;
B、可根据合成材料和天然材料的本质区别进行分析;
C、根据防止白色污染的措施分析判断;
D、依据食醋可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与食盐不反应分析解答.

解答 解:A、合金属于金属材料,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材料,所以错误.
B、羊毛、棉花、蚕丝是天然纤维,错误;
C、塑料袋的使用,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废旧塑料造成了白色污染,故错误;
D、食醋中的醋酸可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与食盐的主要成分氯化钠不反应,故正确.
故选D

点评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材料的分类和分类依据,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如常见材料的组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已知碳酸盐与稀酸反应是分布进行的,
如:①2CaCO3+2HCl═CaCl2+Ca(HCO32
②Ca(HCO32+2HCl═CaCl2+CO2↑+H2O
如图表示将稀盐酸慢慢滴入碳酸钠和氢氧化钾的混合溶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OB段表示稀盐酸与氢氧化钾反应
B.AB段与BC段消耗盐酸量相等
C.DE段表示反应已经结束,不再消耗盐酸
D.该图也可以表示将稀硫酸慢慢滴入碳酸钾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铁暴露在空气中会生锈.不知你注意了没有,将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也好象是生了“锈”一样.化学活动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切开的苹果“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猜想①: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氮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②: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③: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而“生锈”;
猜想④: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并且苹果“生锈”的速度还可能与温度有关.
【收集证据】
(一)查阅有关资料:已知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一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二)实验探究:针对上面的猜想①至猜想④,化学活动小组依次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并依次观察到下列实验现象.请你将他们设计的可行的实验探究方案,填在下面
猜想可行的实验方案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猜想①将一小块果肉放入盛有氮气的集气瓶中果肉表面不变色
 
猜想② 
将切开的苹果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果肉表面变色
猜想③ 
将切开的苹果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果肉表面不变色.
猜想④ 
各取一小块苹果分别放入两支集满氧气的试管中,将其中一支试管放入热水中,观察两试管中苹果的变色速度
温度高的先变色
【得出结论】是果肉中的成分与氧气作用的结果;“生锈”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果肉变色速度越快,.
【反思与评价】
(1)在①-④四种猜想中,你认为猜想①(填代号)最不合理,理由是氮气化学性质很稳定,通常不与其它物质反应.
(2)有的同学在验证猜想时,还提出了一种情况:可能是果肉内的物质之间发生了反应而“生锈”呢?这个猜想立刻得到了同学们的反驳,理由是:苹果刚切开时,果肉表面不变色.
【应用】根据上述结论,要防止果汁变质,果品加工厂加工和保存果汁时可采取的措施是将水果采用真空包装,并低温保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中,实验结束后瓶内液体的pH<7(填“>”、“<”或“﹦”).此实验集气瓶内预先装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的SO2气体污染环境,若用NaOH溶液代替水效果更好.
(2)请分析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红磷量不足(或装置气密性差、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写其中一个).
(3)C实验中该操作将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若用9%的氯化钠溶液100g配制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蒸馏水质量为90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1)用化学用语表示:纯碱Na2CO3;含氯元素的氮肥NH4Cl;保存氯气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Cl2
(2)酸的命名有一定的规律性,例如:H2CO3叫“碳酸”;H2SO4叫“硫酸”等.微量元素“硒”(化学符号Se)是防癌之王,硒也能形成化学式为H2SeO4的酸,其名称应为硒酸.这种酸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eO4+2NaOH=Na2SeO4+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20℃NaCl的溶解度是36g,把40g的NaCl加入到20℃的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A.36%B.40%C.28.6%D.26.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选择装置A做为发生装置,还有一点不足的是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
(2)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填序号),选E装置收集的氧气相对比较纯净.
(3)装置B和C组合,可以制取的一种气体是二氧化碳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或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4)F是一种多功能装置,若要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气体应从a(填a或b)端通入.
(5)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NH4Cl)和氢氧化钙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NH3),同时得到氯化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H4Cl+Ca(OH)2$\frac{\underline{\;\;△\;\;}}{\;}$CaCl2+2H2O+2NH3↑.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
(6)收集氨气应选用D装置,说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填“大”或“小”).
(7)把集满氨气的集气瓶倒扣在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水槽中,观察到集气瓶内有大量的红色液体进入,根据上述信息总结出氨气的一条性质易溶于水.氨气中混有少量水份,不能(填“能”或“不能”),用F装置干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我国是燃煤大国,曾有一年共燃烧了36亿吨煤,煤的燃烧为我们带来了温暖,但不可避免的,煤燃烧生成的物质,也对我们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煤中除了碳元素以外,还有大量的硫元素,硫元素燃烧生成的化合物与大气中的水结合会生成酸雨,把土壤变得酸性化,还会腐蚀树木和建筑物,对我们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随着国家发展得越来越快,开车的人也越来越多,汽油的燃烧量也随之上升,汽油中含有的主要成分是辛烷(C8H18).辛烷燃烧会产生一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和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液体.
无论是燃煤还是燃烧汽油,都会产生一种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那就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1个大气压和常温(一般指25℃,即未加热、未冷却)下是气态,但如果增加压力和降低温度,它就会变成固态,称作干冰.因此,干冰的温度非常低,达到了零下78.5℃,但它若置于空气中,很快就会从固体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气体.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酸雨的形成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酸雨的pH在什么范围?pH<5.6.
(2)请写出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3)请写出辛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C8H18+25O2$\frac{\underline{\;点燃\;}}{\;}$16CO2+18H2O.
(4)为了减少温室效应,你能做什么呢?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少使用私家车等(写出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液态氮B.加碘盐C.食用醋D.高钙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