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其目的是 ,待红磷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 ,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下列氮气的性质中,与本实验无关的是: .
A.无色无味 B.难溶于水 C.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D.不与红磷反应
(2)如果实验中,打开弹簧夹后,几乎没有水进入集气瓶中,其原因可能是 .
(3)若将红磷换成蜡烛,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 ,理由是 .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1)为了把钟罩内的氧气耗尽,红磷应该足量;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同时可以判断氮气的性质;
(2)如果操作不当,会影响实验结果,甚至会导致实验失败;
(3)根据蜡烛燃烧消耗氧气,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集气瓶内压强基本不变解答.
【解答】解:(1)该实验中红磷稍过量,目的是将全部消耗掉集气瓶中内的氧气;待红磷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接近瓶子容积1/5处;若氮气易溶于水,则倒流入瓶内的水几乎会充满整个集气瓶,因此氮气是难溶于水的;红磷燃烧一会熄灭了,说明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其化学性质不活泼;
(2)如果装置漏气,红磷不足,没有冷却到室温就开始观察,都能够导致实验后水面上升太少;
(3)蜡烛燃烧消耗氧气,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集气瓶内压强基本不变.
答案:
(1)保证瓶内空气中的氧气消耗完全;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接近瓶子容积1/5处,A.
(2)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3)不能,蜡烛燃烧消耗氧气,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集气瓶内压强基本不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用红磷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操作、现象、结论和注意事项,难度稍大.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A、B、C三种固体都不含结晶水,如图是其溶解度曲线示意图,试回答:
①10℃时,B物质的溶解度 A物质的溶解度(填“>”或“=”或“<”).
②将40℃时,A、B两物质溶解度相同,均为 .
③70℃时,将A物质充分溶解于50g水中,可得到A物质的饱和溶液 g.
④60℃时,A、B两种物质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溶液,那么这两种溶液的质量分数最大值为 .
⑤若30gB物质中有少量的杂质C物质,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得到纯净的B物质,实验中控制的实验温度最好:略超过 ℃,用到的水量最好:略超过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对蜡烛的性质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只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 、 .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分别叫外焰、内焰和 .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填字母)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首先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mL,倾出一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
A.等于9mL B.大于9mL C.小于9mL 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气体均被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一组是( )
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氮气
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D.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水蒸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 .
(2)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
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由此可得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
由本实验还可推知氮气的哪一些性质?试写出其中的一条 .
(3)若将红磷换成碳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否(填“能”或“否”).理由 .
(4)红磷熄灭后,打开止水夹后,发现最终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小于1/5,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至少写三点):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