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下列实验事实不成立的是(  )
A.用酚酞溶液可鉴别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B.除去炭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铜粉末,可加足量稀硫酸后过滤
C.Ba2+、OH-、NO3-、Na+四种离子在溶液中可以同时存在
D.分离氯化钠和碳酸钠两种固体,先加适量的稀盐酸,再蒸发

分析 A、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
B、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C、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
D、根据碳酸钠能与适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分别显酸性、碱性、中性,分别能使酚酞溶液显无色、红色、无色,再将显无色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红色溶液中,能使红色消失的是稀盐酸,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B、Cu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炭粉不与稀硫酸反应,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说法正确.
C、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说法正确.
D、碳酸钠能与适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能得到氯化钠,但不能分离出碳酸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吗,掌握物质鉴别的原理、离子共存的条件、盐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小刚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组成.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1中所收集的气体为氢气,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常伴有能量变化,所以凡是伴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B.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都属于中和反应
C.合金是在某种金属中加热融合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所以合金一定属于混合物
D.有机物中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装置,当胶头滴管中的液体加入时,小气球鼓起来,过4个小时后,气球无法恢复原状,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
①硝酸铵和水; 
②铁和稀硫酸;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④生石灰和水; 
⑤石灰石和稀盐酸;
⑥氯化钠和水;
⑦二氧化锰和双氧水.
A.①④⑤B.②⑤⑦C.②③⑥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4.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丝绸之路”,既是丝路,也是茶路.沿着这条路,中国的茶叶被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样因为茶叶,也改变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生活习惯.他们接受了中国的茶文化,又注入了茶文化新的内容.甚至成了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茶叶中的茶多酚等活性物质具有解毒和抗辐射作用.如图所示是茶多酚中含量最高的一种儿茶素A的结构简式,由此可知化学式为C15H14O7.请回答下列问题:
(1)儿茶素A的化学式量(即相对分子质量)是304.
(2)儿茶素A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8.
(3)15.2g儿茶素A中碳元素的质量为9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4.有一不纯的氯化钠固体样品(杂质不溶于水),取样品25克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80克水使其充分溶解,静置后过滤取58.5克滤液,加入126.2克硝酸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得到156克溶液.
计算:(1)生成白色沉淀的质量.
(2)58.5克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物质的利用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是(  )
A.饼干中添加碳酸钙用于补钙B.食用加铁酱油预防贫血
C.用蔬菜汁制作彩色小馒头D.用发霉的大米制米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几种常见的饮料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果汁B.牛奶C.蒸馏水D.啤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9.小明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铜溶液.为了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他取出100克该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用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两者刚好完全反应时,所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是80克.
(2)该氯化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反应的方程式为:CuCl2+2NaOH=Cu(OH)2↓+2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