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厂从含铜废料中回收铜的生产流程如下(提示:铜灼烧后的固体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含铜废料中,除铜外其余物质不与氧气或稀硫酸反应且不溶于水。)
(1)“酸浸”步骤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操作I的名称是_____,经操作I分离所得溶液中含有的微粒有_____。(填微粒符号)和H2O。
(3)过量试剂X与操作I分离所得溶液发生反应,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___。(写一个)
(4)请补充完整由固体物质Y得到铜粉的实验方案:向固体物质Y中_____,用水洗涤固体2~3次,干燥得到铜粉。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并指出反应的基本类型
(1)碳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通直流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盐酸和氢氧化钾溶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如图1所示
(1)该实验是将_____逐滴滴入到盛有_____溶液的烧杯中。
(2)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 (写溶质的化学式)。
(3)图中a点到b点反应过程中滴入的酚酞由_____色变_____色。
(4))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2所示(其中“”表示不同离子)
表示的离子为_____(写离子符号,下同)
表示的离子为_____。
(5)从微观角度看,该反应有效相互作用的微粒是_____(写微粒符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电解水的示意图,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 图中 表示的是 H2
B. 该反应中最小的微粒是氢、氧原子
C. 该实验说明水里有氢气和氧气
D. 负极与正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是 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将氮气充入灯泡保护灯丝
B. 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C. 稀硫酸用于金属除锈
D. 用酒精洗掉沾在试管壁上的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福建省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氧烛是一种便携式供氧设备(如下图)。产氧药块由氯酸钠(分解时吸收热量为QkJ·g-1)、金属粉末(燃烧时提供氯酸钠分解所需的热量)和少量催化剂组成。某兴趣小组拟自制氧烛,火帽为确定每100g氯酸钠需要添加金属粉末的质量[m(金属)],查得下表数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金属)只能采用不同比例的金属和氯酸钠在空气中实验获得
B. m(金属)只能通过氯酸钠分解吸收热量与金属燃烧放出热量进行理论药块计算确定
C. m(金属)过小将使氧烛中反应无法持续进行,过大将减小产氧量
D. 不用催化剂时,分别使用铁、铝、镁作燃料,m(Fe)最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福建省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详细记述了金、铜、铁、镁等金属的开采和冶炼方法。记述的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
A. 金 B. 铜 C. 铁 D. 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甘肃省兰州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毕业诊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除杂质应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 |
A | CO2 | CO | 通入O2,点燃 |
B | CO2 | 水蒸气 | 通入足量氢氧化钠固体 |
C | Cu(NO3)2溶液 | AgNO3溶液 | 加入过量的铜粉,充分反应,过滤 |
D | KNO3溶液 | KOH溶液 | 加入适量的CuSO4溶液,过滤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诊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A、B、C三种金属,根据下列反应式中的关系:
①A+B(NO3)2→A(NO3)2+B ②C+B(NO3)2→C(NO3)2+B;
③A+H2SO4(稀)→ASO4+H2↑; ④C与H2SO4(稀)不反应;
试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