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2、CO、HCl、CO2、N2中的一种或多种.现将该气体依次经过下列装置处理后,最终收集到一定量干燥的气体(假设每步作用均完全).部分实验现象是:①A装置质量增重,有浑浊出现;②C装置中的固体由黑变红;③E中质量增加.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装置C中仪器Ⅰ的名称是酒精灯.
(Ⅱ)由现象②③可知原混合气体中肯定含有CO;装置B的作用干燥气体.
(Ⅲ)写出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
(Ⅳ)请分析原混合气体中可能存在的是:一定含有CO、HCl、N2,可能含有CO2
(Ⅴ)小黄同学想测定上述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于是取用10g氢氧化钠溶液并利用稀硫酸进行滴定,当消耗0.1mol硫酸时恰好完全反应,求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根据方程式列式计算)

分析 (Ⅰ)根据I在装置C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Ⅱ)根据C装置中的固体由黑变红,说明了混合气中有还原性的气体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或两种,但是D装置中无水硫酸铜不变蓝.说明了没有水生成,原混合气中也就没有氢气,说明一定存在一氧化碳,一定没有氢气,
(Ⅲ)根据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反应进行分析,
(Ⅳ)根据(Ⅱ)中知道一定存在一氧化碳,一定没有氢气,但是A装置质量也增重了,二氧化碳和氯化氢气体都会和氢氧化钙反应,所以没法判断二氧化碳是否一定存在;
(Ⅴ)根据化学方程式和硫酸的摩尔质量,列出比例式,就可计算出含氢氧化钠的质量;

解答 解:(Ⅰ)I装置是为直玻璃管中的氧化铜反应提供热量的,结合常见的仪器可知该仪器的名称,故答案为:酒精灯;
(Ⅱ)C装置中的固体由黑变红,说明了混合气中有还原性的气体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或两种,但是D装置中无水硫酸铜不变蓝.说明了没有水生成,原混合气中也就没有氢气,说明一定存在一氧化碳,一定没有氢气,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反应而被氢氧化钠吸收,装置B的作用是干燥气体;
(Ⅲ)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
(Ⅳ)二氧化碳和氯化氢气体都会和氢氧化钙反应,所以没法判断二氧化碳是否一定存在,C装置中的固体由黑变红,说明了混合气中有还原性的气体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或两种,但是D装置中无水硫酸铜不变蓝.说明了没有水生成,原混合气中也就没有氢气,说明一定存在一氧化碳,一定没有氢气;故答案为:一定含有CO、HCl、N2,可能含有CO2
(Ⅴ)设10g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是x,
2NaOH+H2SO4=Na2SO4+2H2O
2             1
x           0.1mol
$\frac{2}{x}=\frac{1}{0.1mol}$
x=0.2mol
10g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氢氧化钠的质量=0.2mol×40g/mol=8g
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frac{8g}{10g}$×100%=80%.
答案:
(Ⅰ)酒精灯;
(Ⅱ)CO;干燥气体;
(Ⅲ)CO2+2NaOH=Na2CO3+H2O;
(Ⅳ)一定含有CO、HCl、N2,可能含有CO2
(Ⅴ)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80%.

点评 在解此类物质的鉴别题时,首先知道混合气中的各种气体的性质,然后根据各步中出现的现象进行推测物质的可能存在、一定存在或一定不存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铯原子钟2000万年仅误差1秒,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铯原子内部的电子在两个能级间跳跃时辐射出的电磁波来控制钟的走动.如图所示为铯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33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5
C.铯离子Cs+核外有55个电子D.铯属于非金属元素,位于第六周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红枣包装中常使用一种袋装防腐剂,品名为“504双吸剂”,其标签如图所示.同学们对一包久置的“504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
【实验探究1】甲同学的方案: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加足量蒸馏水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固体溶解时试管外壁发烫,试管底部有不溶物,溶液变红固体中一定含有
和Ca(OH)2
(2)另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固体逐渐消失,有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固体中一定含有Fe,一定不含Fe2O3
(3)将步骤(2)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固体中一定含有CaCO3
【实验质疑】
(1)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中不能得出一定含Ca(OH)2的结论,理由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也能使无色酚酞变红,不能确定原固体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
(2)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3的结论,理由是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铁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也是浅绿色.
【实验探究2】
乙、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继续验证:

(1)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a(OH)2=CaCO3↓+2NaOH.
(2)乙、丙同学实验中能得出固体样品中一定还含有,仍有一种物质不能确定,该物质是Ca(OH)2
(3)乙、丙同学又经过实验测得上述残留固体中含钙物质的总质量为1.6g,滤渣B中CaCO3的质量为1.0g,滤渣C的质量为1.0g.
【实验结论】综合上述实验及所给数据,久置固体的成分是Fe、Fe2O3、CaO、Ca(OH)2、Ca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为一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表示H原子,“”表示Cl原子,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表示氢分子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C.反应涉及二种单质和二种化合物D.反应可表示为:H2+Cl2=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炼铁产生的废渣中含有大量CuS及少量铁和铁的化合物,工业上以该废渣为原料生成CuCl2的流程图如图:
(1)操作2的名称是过滤.
(2)操作1中将废渣变成粉末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3)CuS、NaCl和O2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CuCl2和Na2SO4.其化学方程式为;CuS+2NaCl+2O2$\frac{\underline{\;高温\;}}{\;}$CuCl2+Na2SO4
(4)流程图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NaCl.Fe元素的化合价有3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化学小组同学发现氢氧化钠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产生疑问:两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通过以下探究过程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查阅资料:NaHCO3+NaOH=Na2CO3+H2O
(1)用一定量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氢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三种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甲实验:试管1中产生的现象为有气泡产生.
乙实验:试管1中溶液变浑浊.试管3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2NaOH+CaCO3↓.
丙实验:试管1中无明显现象,试管2、3中溶液变浑浊.
丁实验:分别加热a、b、c内的溶液至沸腾,d内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e、f内的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2)【实验一】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了碳酸钠.
选用上述实验中的药品进行实验:在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A溶液,无明显现象,然后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变浑浊,则A溶液是CaCl2溶液.有同学提出了这个实验不足以证明有碳酸钠的生成,其理由是CaCl2 和NaOH反应生成Ca(OH)2,氢氧化钙是微溶物,在溶液中也产生沉淀.为了证明有碳酸钠生成,需要继续进行的操作是取少量反应后滤渣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产生无色气体证明有Na2CO3生成,反之则没有.
【实验二】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碳酸氢钠反应后碳酸氢钠不存在.
参考上述实验,又设计了一个实验,虽然煤油观察不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但可以证明反应发生了,该实验方案是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至沸腾,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NaHCO3存在,反之则没有.
【反思】通过实验1和实验2说明,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两个不同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两个角度是一是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证明反应发生,二是可以通过检验产物证明反应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所需的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仪器①的名称是集气瓶.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填选项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选择收集气体方法时,必须考虑的气体性质有②③(填序号).
①颜色   ②密度   ③溶解性   ④可燃性
(4)若用装置E排水收集氧气,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a(填“a”或“b”)导管通入瓶内.若用装置E收集一瓶干燥且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气体从b(填“a”或“b”)导管通入瓶内.
(5)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D装置(填选项字母),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方程式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所示的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2)t3℃时,若将50g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在溶解度曲线图中可表示为B(填“A”“B”或“C”)点.若将甲溶液和乙溶液同时降温至t1℃,出现的现象是甲中有固体析出,乙中无变化.
(3)t1℃时,若将30g丙物质加入到50g水中所形成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3.1%(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中合理的是(  )
A.木炭、铁丝均可以在氧气在燃烧,则氧气具有可燃性
B.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O2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C.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D.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