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前 | 反应后 | |
Ⅰ组 | 玻璃管和红色粉末的总质量为37.3g | 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为36.1g |
Ⅱ组 | 洗气瓶和所盛溶液的总质量为180.0g | 洗气瓶和瓶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83.1g |
分析 本题是一道综合性探究题,利用物质的性质不同设计实验加以甄别,来探究红色粉末的组成,先分别探究其中是否含有Fe(OH)3、Cu等,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确定其组成.
根据【资料获悉】中的(1)(2)(3)和探究(1)可排除猜想中的 ③④⑥,
根据【资料获悉】(3)和探究(2)可排除猜想中的①,故红色粉末可能是Fe2O3 或Cu、Fe2O3的混合物,探究(3)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和定量实验来确定是否有铜.
探究(3)要考虑到CO具有可燃性,与玻璃管中的空气混合受热会发生爆炸,因此,应先通CO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然后再加热.应考虑到CO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大气,显然,该装置没有对尾气进行处理.
在探究的同时也出现了与上述高考题中相同的防倒吸及尾气处理等考点.同时考查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操作要点实验现象等,对氢气的还原性也进行了衍生.
解答 解:【实验探究】
(1)根据资料 2Fe(OH)3 $\frac{\underline{\;\;△\;\;}}{\;}$ Fe2O3+3H2O,白色无水CuSO4遇水变蓝;加热红色粉末,结果无水CuSO4没有变蓝,从而排除猜想中的含有Fe(OH)3的选项③④⑥;故答案为:③④⑥;
(2)根据资料:Cu在FeCl3溶液中发生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 ;取红色粉末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振荡后观察,发现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色,可推断排除猜想中的①,故红色粉末可能是Fe2O3 或Cu、Fe2O3的混合物;
所以说丙同学的观点正确;故答案为:丙;
【交流讨论】
(1)根据CO具有可燃性,与玻璃管中的空气混合受热会发生爆炸,因此,应先通CO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然后再加热.所以在装置A中先通CO气体的作用是:排净装置中的空气(或防止CO和装置中的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
故答案为:排净装置中的空气(或防止CO和装置中的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
(2)第Ⅱ组数据,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完全反应;应该选择Ⅰ组的实验数据计算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根据极值法计算法,最终计算结果表明:该红色粉末的组成是猜想中的第⑤组;故答案为:Ⅰ;⑤;
(3)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红色粉末是Cu、Fe2O3的混合物,因此实验中观察到A装置中的现象为:部分红色粉末变黑;
故答案为: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部分红色粉末变黑;
(4)因为在反应中一直通入CO气体直至冷却,B中溶液不会倒吸到A装置中.故答案为:不需要;因为一直通入CO气体,B中溶液不会倒吸到A装置中;
【反思评价】
此反应应考虑到CO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大气,显然,该装置没有对尾气进行处理;所以图装置有严重不足之处.改进方法为:在B装置后放一燃着的酒精灯将剩余气体烧掉(或用塑料袋等收集);
故答案为:在B装置后放一燃着的酒精灯将剩余气体烧掉(或用塑料袋等收集);
【拓展延伸】:CO还可以用H2代替,B装置换成盛有碱石灰(生石灰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的干燥管,来确定该红色粉末的组成,可行;故答案为:可行.
点评 此类题目主要对炼铁的实验原理、实验现象、操作步骤、尾气处理、装置连接及实验分析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考查.熟练掌握该实验的反应原理以及实验注意事项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加入药品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
B. | 导管只应稍稍伸入试管内即可 | |
C. | 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要等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后再开始收集 | |
D. |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导气管只需稍稍伸入集气瓶即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