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有一包固体物质,可能含有硫酸钠、碳酸钠、氯化钙、氯化钾、氯化铁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图实验:
(1)取少量固体按图甲实验,根据步骤①可知固体中一定不含有_____。
(2)取白色沉淀B于烧杯中并逐滴加入稀硝酸,烧杯中的沉淀质量随滴加稀硝酸质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则可确定原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
(3)取无色溶液C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白色沉淀,无色溶液C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填离子符号)
(4)为进一步确定原固体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应采用的操作步骤是_____,通过观察现象即可确定。
【答案】氯化铁(或FeCl3) 碳酸钠和硫酸钠(或Na2CO3和Na2SO4) Na+、NO3-、Ba2+、OH- 取无色溶液C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然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合理即可)
【解析】
加水溶解为无色溶液A,氯化铁溶液呈黄色,故固体中不含有氯化铁,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会产生碳酸钙沉淀,因此二者不能共存,碳酸钠和氯化钙至少有一种不存在;加入一定量硝酸钡产生白色沉淀B,硝酸钡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钠和碳酸钡沉淀,硝酸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钠和硫酸钡沉淀,所以碳酸钠和硫酸钠至少存在一种。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1)取少量固体按图甲实验,根据步骤①可知固体中一定不含有氯化铁;
(2)取白色沉淀B于烧杯中并逐滴加入稀硝酸,烧杯中的沉淀质量随着滴加稀硝酸质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根据图示可知,沉淀部分溶解,碳酸钡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钡不溶于稀硝酸,白色沉淀B是碳酸钡与硫酸钡的混合物,则可确定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和硫酸钠,一定不存在氯化钙;
(3)无色溶液C中一定存在硝酸钠,可能存在氢氧化钠、氯化钾、硝酸钡(过量的),或可能存在氢氧化钠、氯化钾、碳酸钠(过量的),或可能存在氢氧化钠、氯化钾、硫酸钠(过量的)。取无色溶液C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白色沉淀,一定是二氧化碳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硝酸钠和碳酸钡白色沉淀,所以溶液C中一定存在硝酸钠、氢氧化钠和硝酸钡,无色溶液C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Na+、NO3-、Ba2+、OH-;
(4)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原固体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氯化钾,氯化钾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钾,确定原固体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应采用的操作步骤是取无色溶液C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然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存在氯化钾。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结合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1)在实验一中,放少量水的目的是为了吸收生成的有害气体_____;
(2)由实验二可知,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
(3)在实验三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由此能够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
(4)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1)如图为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①图1中,属于阳离子的是______(填标号,下同),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
②图2为镓(Ga)原子结构示意图,X的数值为________;“38”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2)下图是氢分子(H2)和氧分子(O2)运动的示意图。
①在A、B和C 中,通过比较____(填标号),能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②从图中可知,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③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研究“水”可从多角度展开。
(1)水的电解
①宏观现象:按如图所示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A、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常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的作用是_____。
②微观该反应中发生分解的微粒名称是_____,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符号是_____。
(2)水的性质
将黄豆大小的金属钾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下列与水有关的实验中,实验和对应的解析都正确的是_____。
实验操作 | 解析 | |
A | 将燃烧的硫放盛有入留有少量水的氧气的集气瓶中 | 水可以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有毒气体外逸污染空气 |
B | 粗盐的提纯用到水溶解粗盐再过滤 | 根据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的不同,把混合物进行分离除杂 |
C | 用水灭火 | 水能吸收热量,从而降低环境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
D | 用氯化钠溶液进行导电性试验,观察小灯泡是否变亮 | 小灯泡变亮,说明氯化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工业炼铁是把铁矿石和焦炭等原料一起加入高炉,在高温下通入空气进行一系列反应把铁还原出来.计算:
(1)Fe2O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
(2)10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中,其氧化铁的质量是_____t;
(3)上述赤铁矿理论上可炼得含铁96%的生铁_____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对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Ⅰ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实验回顾】图1是实验室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1) 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
(2) 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___________减小,烧杯中水倒吸到集气瓶中。用量筒测量进入瓶中水的体积,能粗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过程】
甲小组同学使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应先进行的操作是 ;
(1)用止水夹夹紧橡皮管;
(2)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瓶塞;
(3)燃烧结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察并记录水面的变化情况。
【问题提出】该小组同学多次实验发现,集气瓶内上升的水面始终小于理论值。经查阅资料知: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7% 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通过上述实验,测置结果与理论值误差较大。
Ⅱ 改进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方法
【实验改进】经查阅资料可知:常温下,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因为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少量水反应生成铁锈(其主要成分是Fe2O3),但速度缓慢。在有食盐(NaCl)、活性炭存在条件下,反应速度较快。乙小组选择该原理,设计了如图2所示实验装置图。
【数据处理】乙小组同学用量筒测量实验前后烧杯中水的体积,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改进实验后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实验反思】与燃烧红磷方法相比,乙小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再改进】在乙组实验的基础上,丙组同学设计了如图3的装置进行氧气含量的测定,其方法如下:
【实验过程】
步骤1:在注射器中放入足量脱氧剂粉末(即食盐水、铁粉、活性炭的混合物,体积为2mL),封闭。
图3
步骤2:打开弹簧夹,将活塞向右拉至一定距离,关闭弹簧夹。
步骤3:不断轻轻晃动注射器,至______________时停止实验。
【实验再反思】
丙小组同学的方案与乙小组的方案同学相比,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对氨气(NH3)的某些性质进行探究。
(实验回顾)(1)按图所示,在小烧杯A中盛有少量浓氨水,小烧杯B中盛有少量含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几分钟后,B中溶液变红,原因是浓氨水挥发出的氨分子进入溶液中产生了_____(填离子符号)。若取少许B中变红后的溶液在试管中加热,你认为溶液颜色会_____(填“变深”“变浅”或“不变”)。
(2)图2是该小组对图1装置的改进,和图1相比,其优点有___________(任写一条)。
(提出问题)氨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
(查阅资料)常温常压下,氨气极易溶于水,可用图3装置验证。
(进行实验)步骤1:按图3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
步骤2:在干燥的烧瓶内充满氨气,塞上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预先吸入少量水)的胶塞,把玻璃管插入烧杯的水中。
步骤3: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______(填具体操作),使少量水进入烧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
实验完毕,向烧瓶内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将其转化为可用作氮肥的(NH4)2S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拓展)实验后请教老师知道,氨水中的NH3大部分与H2O结合成一水合氨(NH3·H2O),则氨水中含有的分子有H2O、______、______(都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P点表示_____
(2)在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____
(3)t1℃时,向20g甲物质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4)在t3℃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溶解在50g水中达到饱和,降温至t1℃,析出晶体多少关系是_____
(5)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物质,可用_____方法提纯甲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有一瓶存放很久的生石灰,小轩同学想了解其变质情况,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1):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水,触摸烧杯外壁,感觉发热。充分 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小轩同学对样品的组成提出了以下假设:
假设1.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假设2.是CaO和CaCO3的混合物,
假设3.是CaO和Ca(OH)2的混合物,
假设4.是CaO、Ca(OH)2、CaCO3的混合物。
(1)通过实验现象可以直接看出,其中假设____________不合理。
(2)为了判断其他几种假设的合理性,他继续进行实验:
(实验2):取少量沉淀放在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由此可否定假设____________。
(实验3):取少量滤液放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后溶液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于是小轩同学得到结论:只有假设4合理。但你认为此实验仍不能得到最后结论,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
(3)为了得到最后结论,小轩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
向滤液D中逐滴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上述实验,小轩最终得出假设4成立,请根据所给实验数据进行计算,推测他所称取的生石灰样品的质量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