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建筑材料也在发生不断变化.如图是几种常用的建筑材料.

(1)图示的建筑材料中,肯定含有的金属元素是
 
.高温钢水进入模型便可生产不同规格的钢筋,这一过程是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木材属于可燃物,要注意防火.请你写出一种灭火的方法:
 

(3)生石灰购回后,需用水冲浸制成石灰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考点:元素的简单分类,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1)金属元素是在汉字中带有钅字旁的元素,根据变化前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考虑;
(2)根据灭火的方法考虑;
(3)根据方程式的写法考虑.
解答:解:(1)生石灰中含有钙元素,钢筋中含有铁元素;高温钢水进入模型便可生产不同规格的钢筋,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形状和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2)灭火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即用水浇灭,隔绝空气,隔离可燃物;
(3)反应物是氧化钙和水,生成物是氢氧化钙,所以方程式是:CaO+H2O=Ca(OH)2
故答案为:(1)Ca、Fe;物理;(2)用水浇灭;(3)CaO+H2O=Ca(OH)2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金属元素的判断方法,知道灭火的方法,知道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的用途即利用了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化学性质的是(  )
A、①③④B、①②④
C、①④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据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调查,甲醛污染大部分是由板材产生,家庭装修中使用的夹芯板、地板、家具等都可能释放出甲醛.已知甲醛的结构式如图.请计算:
(1)甲醛由
 
种元素组成.
(2)甲醛中碳和氧元素的最简质量比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根据所学初中化学知识,用化学式填写下列空格:
可作为肥料施于温室中的一种气态氧化物
 
;农业生产中常用于降低土壤酸性的一种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门捷列夫说:“观察是第一步,没有观察,就没有接踵而来的前进.”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用石墨做导电性实验灯泡会亮,改用6B铅笔芯做实验灯泡不亮
B、用红磷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在铝表面产生银白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
(1)汽油、香水为什么要密封保存?
(2)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可以闻到香味?
(3)混合物与纯净物有什么不同?
(4)100毫升的酒精与100毫升的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毫升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观点正确的是(  )
事实解释
A氧分子比氮原子大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10毫升水和10毫升水混合,无明显变化分子之间没有间隔
C水电解是一个化学变化水分子本身发生改变,变成其他分子
D水分子不显电性水分子中没有带电的粒子.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CO2能灭火,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无色气体不一定是CO2
C、金属和酸反应能生成气体,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D、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大自然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在进行酸、碱的化学性质学生实验时,进行了下面的实验,实验时小茁同学根据其中的两个实验提出了下面的探究问题,试回答.

【提出问题】酸能和什么样的碱反应.
【探究实验1】酸是否能和可溶性碱反应
1.在烧杯中加入约5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边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边
 
,小茁通过观察到
 
说明酸能和可溶性碱反应.
【探究实验2】酸是否能和不溶性碱反应
2.在试管中加入约2mL硫酸铜溶液,然后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然后再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凌浩同学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中产生蓝色絮状沉淀,等絮状沉淀沉降到试管底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发现试管底部固体无明显变化,凌浩同学得出酸不能和不溶性碱反应,请评价凌浩由现象得出的结论
 

【解释与结论】月月同学取凌浩加完盐酸的试管中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加酚酞溶液,发现酚酞溶液变红,此时滤液中的溶质是
 

【反思与评价】凌浩看到月月的实验,在不取用其他药品的前提下,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了酸能和不溶性碱反应的结论,凌浩设计的实验方案可能是
 

【表达与交流】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知,在证明两种物质是否发生反应时,需考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