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依据图中的信息得到的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4
B.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C.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
D.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年福建省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考前验收卷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氮化铝(AlN)是“LED”节能光源的制作材料之一。氮化铝中,Al的化合价为+3,则N的化合价是
A. +3 B. -3 C. +1 D. -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近几年“纸火锅”(如图)逐渐流行起来.“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 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 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C. 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D. 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东莞市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过氧乙酸是较为有效的一种消毒剂,其化学式为 C2H4O3,请回答:
(1)该物质由______种元素组成的,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有__________个原子,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C:H:O为__________,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2)过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_?(本小题计算结果精确到0.1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东莞市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为了探究“水的净化”过程,某实验小组从护城河中取了水样,观察到:
A. 水样呈黄色,有异味 B.水样浑浊,有固体小颗粒。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
(1)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 (填操作名称),除去固体小颗粒。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该过程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为了判断得到的自来水是硬水或软水,可加入 进行检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东莞市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安庆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小林同学在体育课上腿部擦伤,医务室的大夫在她伤口上涂了医用过氧化氢溶液,小林看到伤口处产生了小气泡,很好奇。为什么瓶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涂到伤口上,分解就加快了呢?
I.小林准备用如下图所示装置测定过氧化氢分解的快慢,实验前在注射器中吸入过氧化氢溶液,量筒内装满水。实验开始时,向试管中注入过氧化氢溶液,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记录2分钟收集的气体体积。
(1)请写出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若要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为氧气,可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取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气管口处,观察到__________,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
II.小林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进行了探究实验
(查阅资料)
(1)过氧化氢是人体代谢废物之一,它能够对机体造成损害,人体存在过氧化氢酶,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2)温度对化学反应的快慢有影响,人体正常体温是37℃。
(提出猜想)猜想1: 过氧化氢分解加快是因为体温比瓶中的温度高。
猜想2:过氧化氢分解加快是因为伤口中有过氧化氢酶。
(进行实验)
序号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 | 分两次进行实验,均注入5 mL过氧化氢溶液 第一次在常温下进行 第二次将试管浸在37℃的温水中 | 量筒中2分钟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均为5 mL | _____ |
② | 分两次进行实验 第一次将装有一小粒过氧化氢酶的试管浸在37℃的温水中,注入5 mL过氧化氢溶液 第二次__________ | 第一次,量筒中2分钟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56 mL 第二次,量筒中2分钟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5 mL | 过氧化氢分解加快是因为过氧化氢酶的作用 |
(3)实验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4)实验②中第一次收集到的氧气体积为__________ mL。
(5)实验②中横线部分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
(实验反思)
小林反思了实验过程,认为人体中过氧化氢酶是在体温条件下发挥作用的,实验得出的结论可能存在不足。因此又补充进行了几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加入过氧化氢酶 | 不加过氧化氢酶 | |||||
反应温度/ ℃ | 25 | 37 | 42 | 25 | 37 | 42 |
收集到气体体积/ mL | 39 | 56 | 34 | 5 | 5 | 5 |
(6)通过这些数据,你能得出的新结论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安庆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管道煤气中常添加微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乙硫醇(化学式为C2H6S),目的是及时发现煤气泄漏。下列有关乙硫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乙硫醇是由碳、氢、硫三种元素组成
B. 乙硫醇中C、H、S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
C. 乙硫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1个乙硫醇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玻璃棒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 称取粗盐后,把粗盐研磨细
B. 溶解时搅拌,加速粗盐溶解
C. 称量精盐前,把精盐固体转移到纸上
D. 蒸发时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