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实验室利用下图装置测量久置于空气中NaOH样品的纯度。2g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在量程范围内,气体的密度为1.95 g/L) 请回答下列问题。

友情提示:CO2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也不与之反应。

(1)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

(2)写出Na2CO3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如果样品的质量是准确的,但实际测得样品中NaOH质量分数偏大的可能原因是

(4)若气体测量装置部分改为右图甲、乙管的装置,要保证容器内气压与大气压一致的操作是

【答案】(1)用手紧捂A装置,B中右导管液面上升

(2)Na2CO3+2HCl=2NaCl+CO2↑+H2O

(3)装置气密性不好(其他合理给分)

(4)上下移动乙管,使甲乙液面水平

【解析】

试题分析: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用手紧捂A装置,B中右导管液面上升。Na2CO3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如果样品的质量是准确的,但实际测得样品中NaOH质量分数偏大的可能原因是装置气密性不好,二氧化碳逸出,则碳酸钠的质量减少就会减少。若气体测量装置部分改为右图甲、乙管的装置,要保证容器内气压与大气压一致的操作是上下移动乙管,使甲乙液面水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与生产息息相关,请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的地方干得快一些的主要原因是

宋代诗人于谦托物言志诗词《石灰吟》:“千锤百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 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从化学角度看,分别描写了石灰从生产到使用过程的三个化学变化,请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不法分子在铜片表面镀银制造假银元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数量不断增加,给人们出行带来很多方便。

(1)下列汽车配件及用品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填字母序号,下同)__________,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

a.塑代钢外壳 b.玻璃车窗 c.橡胶轮胎 d.真皮座椅 e.锰钢底座

(2)汽车表面喷漆主要是为了防锈,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太阳能汽车已经上市。与传统汽车相比,低碳环保,真正实现了零排放。制造太阳能汽车所用的太阳能电池需要大量的单质硅。单质硅是由石英固体(Si02)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得的,同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课上,同学们把一瓶CO2气体(排空气法收集,并已验满)倒扣在盛水的水槽中,有的小组没有观察到水压入瓶中,有的小组观察到少量水压入瓶中。针对课堂中出现的现象,化学小组的同学在课外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按教材的说法“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CO2,水槽中的水足够把集气瓶中的CO2气体全部溶解,为什么集气瓶中的水面不上升或上升很少呢?

【作出猜想】1.排空气法收集到的CO2气体可能不纯。

2.

3.

【进行实验】小组同学分别用排空气法和排水法各收集2瓶CO2,重复图B实验,在不

同时间测得压入的水量占集气瓶容积的百分数,数据见表1。(已知:CO2在饱和碳酸氢

钠溶液中溶解度很小)

表1 24小时内CO2溶解情况

气体样本

1

2

3

4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法

排水法

2小时

13.7%

15.0%

15.3%

15.1%

24小时

35.7%

56.3%

94.2%

93.6%

实验室制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得出结论】

课堂中同学们没有观察到预期实验现象的原因是

【实验反思】

该实验引发了同学们对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的纯度及CO2收集方法的思考。

(1)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的纯度。

小组同学用容积为 150mL 的集气瓶,装入部分水,留一定量的空气,用CO2排出这些水。用此法收集到占空气体积分数不同的CO2气体,再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是否熄灭。试验不同浓度的CO2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情况,实验结果见表 2。

表2 占空气体积分数不同的CO2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情况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集气瓶中预留水的体积

60mL

45mL

42mL

39mL

CO2的体积分数

40%

30%

X

26%

燃着的木条状况

不灭

上表中X的值为

(2)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所需时间对照

小组同学分4组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分别收集1瓶(集气瓶容积相同)CO2气体,记录所需时间,如表3所示。

表3 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1瓶气体所需时间对照

1

2

3

4

排水法

35"

43"

43"

43"

排空气法

1'57"

1'15"

1'4"

1'12"

每次收集气体时,需要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再收集,其原因是

综合上述实验,请你对CO2的两种收集方法做出评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改编自屠呦呦2015年12月7日瑞典演讲稿)。

很多中药古方都提到了青蒿入药抗疟疾,但当1971年开始从青蒿中提取有效成分时,结果却总是不理想。屠呦呦研究组反复研究中医古籍,其中“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激发了她的灵感。是不是高温下破坏了青蒿中抗疟的有效成分?屠呦呦立即改用乙醚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提取,成功获得了抗疟有效单体的提纯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完成样品纯化后,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测定、质谱及旋光分析等技术手段,测定相对分子质量为282,得出了青蒿素的化学式。但青蒿素的具体结构是什么样的呢?有机所得专家做了一个定性实验,加入碘化钾后,青蒿素溶液变黄了,说明青蒿素中含有过氧基团;而后专家又通过X射线衍射法等方法,最终确定了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

图1青蒿素结构简式 图2双氢青蒿素结构简式

(化学式:C15H22O5 (化学式:C15H24O5

由于自然界中天然青蒿素的资源是有限的,接下来就要把自然界的分子通过人工合成制成药物。在这一过程中,研究组又有一项重大研究成果,获得了青蒿素的衍生物。衍生物之一是双氢青蒿素,它也具有抗疟的疗效,并且更加稳定,水溶性好,比青蒿素的疗效好10倍,进一步体现了青蒿素类药物“高效、速效、低毒”的特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中国古代青蒿入药,到2004年青蒿素类药物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抗疟疾的首选药物,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将下列三项针对青蒿素的研究按时间先后排序 (填数字序号)。

① 确定结构 ② 分离提纯 ③ 人工合成

(2)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改变了哪种条件:

(3)青蒿素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4)向无色的双氢青蒿素溶液中加入碘化钾,实验现象为

(5)根据上述文字介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确定了青蒿素的组成元素,由此就可以确定青蒿素的化学式

B.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

C.由于自然界中有青蒿,因此我们应用青蒿素时只需从青蒿中提取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2)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甲 乙 (填“>”、“<”或“=”)。

(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 ;P点表示的含义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用上图表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2)图②中用来取用NaCl的仪器是

(3)称量NaCl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⑤所示,游码标尺示数见右上图,则称取的NaCl质量为 g

(4)称量NaCl质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有一个砝码缺损了一个小角,若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金属制品中最不容易被酸雨腐蚀的是

A.镀锌水管 B.铜制器皿 C.铁制栏杆 D.铝合金门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面部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回答

1上述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

2按年代最早被广泛使用的金属是

3已知:XH2SO4 == XSO4H2Y2ZNO3 == Y(NO3)22ZY与稀硫酸不反应

则符合要求的XYZ分别是 (填字母)

ACuHgAg BFeCuAg CMgZnFe

4向一定质量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Zn粉,溶液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溶液,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

B图标上bc段质量增加的原因是ZnCu(NO3)2溶液反应

Cb点时溶液中金属离子有Zn2+Cu2+,金属单质有ZnCuAg

Dc点和d点溶质种类不同,金属单质种类也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