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核事故时往往泄漏出污染物(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为避免核辐射,需一次性口服含100毫克(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的碘片,使人体甲状腺中碘达到饱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从而起到保护作用.请回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放射性碘是一种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3.
(2)这两种碘原子的关系是A.
A.同种元素           B.同种物质         C.同种分子       D.同种原子
(3)碘片中的“碘”指的是元素(选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4)碘元素在人体中是一种微量(填“常量”或“微量”)元素.若缺乏碘元素会甲状腺肿大,请再举一个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的例子钙元素人体缺乏时会引起骨质疏松;幼儿缺钙会患佝偻病.

分析 (1)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碘片中碘的存在形态来分析.
(4)根据微量元素定义及碘的生理功能进行解答.

解答 解:(1)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一种原子的质子数为53,故其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为53;
(2)A、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和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属于同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和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是两种不同的碘原子,不是同种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C、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和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是两种不同的碘原子,不是同种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和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是两种不同的碘原子,不是同种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3)因碘片中的碘是以碘酸盐的形式存在的,则碘是指碘元素.
(4)碘是一种微量元素,碘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缺乏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缺乏会影响生长发育.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都有一个合理摄入量的问题:不能太少,也不能过量;因为摄入不足或摄入过量均不利于人体健康.例如:①钙元素人体缺乏时会引起骨质疏松;幼儿缺钙会患佝偻病.②人体若是缺乏了锌元素则会引起食欲不振生成迟缓,发育不良等病症.
故答案为:(1)53;131;(2)A;(3)元素;(4)微量;甲状腺肿大;钙元素人体缺乏时会引起骨质疏松;幼儿缺钙会患佝偻病.②人体若是缺乏了锌元素则会引起食欲不振生成迟缓,发育不良等病症.

点评 本题属于信息习题,学生应学会利用信息中的关键性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来解答问题,较好的考查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实验小组从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固体残余物中回收二氧化锰.
(1)小组同学推测:固体残余物中除MnO2和K2MnO4(写化学式)外,还可能含有
KMnO4.经查阅资料,MnO2难溶于水,其余物质均易溶于水.
(2)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在固体残余物中加足量水,充分搅拌后过滤,洗涤滤渣,发现洗涤液为紫色.为得到纯净的MnO2,应继续进行的操作为用蒸馏水进行洗涤,干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废干电池内的黑色固体含有MnO2、ZnCl2、NH4Cl、C(少量)等物质.化学小组欲通过以下流程,分离并回收部分物质.回答相关问题;

(1)玻璃棒在操作I中的作用:搅拌.
(2)过滤后,滤液C仍然浑浊,则造成浑浊的原因可能是ABC(填编号).
A.滤纸破损
B.过滤过程中滤液的液面超过了滤纸的边缘
C.烧杯不干净
D.滤液C中的物质相互反应
(3)固体B常用作催化剂,则B是MnO2(填化学式),写出在空气中灼烧A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
(4)仅用硝酸银溶液不能(填“能”或“不能”)区分E和F.某同学认为固体E是NH4Cl,则检验方法是:取少量E加入适量熟石灰(或其他强碱),并加热,若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E为NH4Cl.
(5)NH4Cl属于化学肥料中的氮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纯净物,后者是混合物的一组是(  )
A.氧化镁、红磷B.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
C.五氧化二磷、洁净的空气D.液氧、氮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药品取用
①药品的用量:液体药品固体药品
②固体:粉末状用药匙或纸条取用,块状用镊子夹取.
液体:量少用胶头滴管量多时用倾倒法.倾倒时要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正对手心,倒完后立即盖好瓶塞,标签向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在古代,人类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钻木之所以能取火,可以用下面三句话来解释:①木头内能增大,温度升高;②达到木头的着火点,使木头燃烧起来;③钻木头克服摩擦做功.这三句话的正确顺序是(  )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①②D.①③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下列问题的研究中,没有利用对比实验思想的是(  )
A.
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
B.
研究分子的运动
C.
研究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D.
研究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20.请回忆课堂上与同学们讨论的下列问题:
(1)实验室熄灭酒精灯严禁用最吹灭,只能用灯帽盖灭.利的用灭火的原理是隔绝空气.
(2)某同学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她查阅资料知: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为
40℃、240℃.她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根据实验得出物质燃烧的条件是①可燃物;②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③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要使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可采用的方法通入氧气.
(4)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4P+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反应物均为单质
B.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
C.反应前后元素的存在形态发生改变
D.该示意图可以反映电解水的微观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