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变化中,前者属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胆矾研碎、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
B、空气液化、自行车车胎充气过多而炸裂
C、钢铁生锈、熔化玻璃吹制仪器
D、电灯发光、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胆矾研碎过程中,只是胆矾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水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
B、空气液化过程中,只是空气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自行车车胎充气过多而炸裂时,只是由于空气压强过大造成的,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钢铁生锈过程中,铁和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属于化学变化;熔化玻璃吹制仪器的过程中,只是玻璃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电灯发光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过程中,只是把氧气从空气中分离出来,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点评:物理变化中,常常伴随着形状、状态的改变,而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要注意区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2)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
 

(3)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美国首颗“嗅碳”卫星在2009年2月24日在发射升空过程中因运载火箭出现故障坠毁,这颗卫星的主要任务是绘制全球二氧化碳循环地理分布图.下面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
C、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消耗途径是植物的呼吸作用
D、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时可吸收大量热,因而用作制冷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正确的是(  )
A、用温度计搅拌液体
B、用量筒做反应容器
C、用试管组装气体发生装置
D、用烧杯盛固体直接加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以下是量筒错误操作造成的后果:
A、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则结果偏
 
;仰视读数,则结果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写出下列符号或符号表示的意义:
(1)2个氢原子
 

(2)3个镁离子
 

(3)2O2
 

(4)氯化锌
 
 
(5)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6)Na2CO3
 
 
(7)C2H5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将下列物质分类:①五氧化二磷②氖气③水蒸气④高锰酸钾⑤海水⑥铜丝⑦二氧化碳⑧酒精(C2H5OH)⑨过氧化氢溶液⑩硫磺.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学习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原理后改用注射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置图如图.
该同学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后,在注射器中装入足量红磷,点燃酒精灯使注射器中红磷燃着后移走酒精灯,红磷继续燃烧.等反应完毕冷却至室温后读数可以测出空气中氧气含量.
(1)写出红磷燃烧的反应表达式
 

(2)该实验过程中能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3)该改进实验具有的优点有(任意答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9年世界气候大会在哥本哈根举行.中国政府关于减排的承诺,充分展示了中国谋发展,促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目前,“低碳”正成为国民的共识.
(1)CO2含量增多,温室效应增强.近几十年来,大气中CO2含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2)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
①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输送到冰冷的深海中贮藏.二氧化碳在深海中的溶解度比通常情况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原因是
 
.  但有科学家担心这样做会增加海水的酸度,导致海洋生物死亡,二氧化碳使海水酸度增加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节能减排,低碳生活.
①今年3月28日鞍山市许多市民参与了“地球一小时”活动,晚上熄灯一小时.下列说法与这个活动的主要目的不相符合的是
 

A.节约能源   B.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C.欣赏城市夜景  D.关注全球气候
②低碳生活从细节做起,你的一个低碳举措是
 

(4)
 
叫干冰,举出有关干冰的一些用途
 
.(至少两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