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长颈漏斗;②试管;
(2)实验室制取少量二氧化碳时,发生装置最好选用C(填字母,下同),收集装置选用E,如需随时控制反应速率并节约药品,发生装置最好选用B;
(3)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D(填字母);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实验结束后,通过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步骤,可以从生成物中分离出二氧化锰.
(4)如用F装置收集氧气,判断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证明集满.

分析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进行分析;
(3)根据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二氧化锰难溶于水进行分析;
(4)根据氧气密度比水小进行分析.

解答 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①是长颈漏斗,②是试管;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所以实验室制取少量二氧化碳时,发生装置最好选用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所以收集装置选用E,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所以发生装置最好选用B;
(3)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发生装置应选用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混合物总质量减小,所以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大,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所以实验结束后,通过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步骤,可以从生成物中分离出二氧化锰;
(4)氧气密度比水小,所以用F装置收集氧气,判断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证明集满.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试管;
(2)C,E,B;
(3)D,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增大,过滤;
(4)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证明集满.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小明用图1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他发现热水中的白磷熔化成一白色小液滴.不久,铜片的白磷开始燃烧,而红磷和水中的白磷都不燃烧.请回答:
(1)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的条件是:
①可燃物;
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如图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适量氧气,观察到白磷在热水中发生燃烧,请用你归纳的燃烧所需条件解释这一现象.铜片上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并且与氧气接触,所以燃烧;而铜片上的红磷没有到达着火点,水中的白磷没有接触氧气(或空气),所以红磷及水中的白磷都不能燃烧.
(3)通常保存少量白磷的方法是保存在水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在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上述反应的混合液过滤后,在滤渣中滴加盐酸无气泡产生,那么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
A.Fe  CuB.CuC.Fe  AgD.A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对能量转化和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动机工作的能量转化:机械能→电能
B.火力发电的能量转化: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C.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应充分利用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
D.沼气是可再生能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爆竹爆炸B.纸张燃烧C.胆矾研碎D.菜刀生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氯化铁是实验室中的重要试剂.某同学用m g含有铁锈(Fe2O3)的废铁屑来制取FeCl3•6H2O晶体,且FeCl3可作H2O2分解的催化剂;同时可测定废铁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此设计了如图装置(夹持装置略,气密性已检验):
操作步骤如下:
Ⅰ.打开弹簧夹K1、关闭弹簧夹K2,并打开活塞a,缓慢滴加盐酸.
Ⅱ.当…时,关闭弹簧夹K1、打开弹簧夹K2,当A中溶液完全进入烧杯后关闭活塞a.
Ⅲ.将烧杯中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后得到FeCl3•6H2O晶体.
请回答:
(1)A中发生的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HCl=FeCl2+H2↑.
(2)操作Ⅱ中“…”的内容是当A中固体完全消失,烧杯中的现象是无色溶液逐渐变黄,有气泡产生,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frac{\underline{\;氯化铁\;}}{\;}$2H2O+O2↑.
(3)测得B中所得的气体是V mL(标准状况时),由此计算出该废铁屑中铁的质量分数是$\frac{V}{400m}$,该数值比实际数值偏低,若实验过程操作无误,偏低的原因是Fe3+和Fe发生反应消耗部分Fe,使与盐酸反应的Fe相应减少.
(4)为了准确测定铁的质量分数,还可以另取mg废铁屑和某种常见的还原剂气体在加热时充分反应到恒重,测得实验后剩余固体质量是wg.由此求出铁的准确质量分数是$\frac{m-\frac{10(m-w)}{3}}{m}$×100%(用含m、和w的式子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对下列物质①纯碱  ②食盐水   ③石灰水   ④烧碱 ⑤液态氧  ⑥氯酸钾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
A.混合物:②③⑤B.盐类:②C.碱类:①③④D.纯净物:①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A.B.C.,用编号回答:表示阴离子的是A;易失去电子的是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维生素A(C20H30O)能维持人体正常的视觉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维生素A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B.维生素A中C、H、O的质量比为20:30:1
C.维生素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6g
D.维生素A由C、H和O原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