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在实验室里,利用下列物质和装置制取气体的方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制取氧气B.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C.大理石与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D.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分析 此装置中的发生装置是固液常温型,反应物应为固体与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收集装置是排水法收集,说明该气体不易或难溶于水.

解答 解:此装置中的发生装置是固液常温型,反应物应为固体与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收集装置是排水法收集,说明该气体不易或难溶于水.
A、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发生装置应选用给固体加热装置,故错误;
B、大理石是固体,稀盐酸是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发生装置选用固液常温型装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错误;
C、实验室中一般不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以防生成的硫酸钙附着在碳酸钙的表面阻止反应的发生,故错误.
D、锌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前面,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氢气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来收集,故正确.
故选D.

点评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可用固液常温型装置;不易或难溶于水的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铁+氧气$\stackrel{点燃}{→}$四氧化三铁;
②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办法制取氧气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③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磷+氧气$\stackrel{点燃}{→}$五氧化二磷;
④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石蜡+氧气$\stackrel{点燃}{→}$二氧化碳+水;
⑤硫燃烧硫+氧气$\stackrel{点燃}{→}$二氧化硫;
上述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①③⑤,属于分解反应的是②(写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糖水B.金刚石C.空气D.石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过程中固体产物可能有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黑色)、铁.
实验一: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某赤铁矿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
他们称取l0.0g赤铁矿,当赤钛矿中的Fe2O3全部还原为Fe时,剩余固体在CO的保护下冷却、称量,质量为7.6g(假设赤铁矿中的杂质均不与CO反应).

(1)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红色粉末变为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实验结束时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的铁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3)该赤铁矿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80%;
实验二:在钢铁厂的实验室,同学们采集了用某种热分析仪记录的CO与Fe2O3进行反应时的有关数据,并得到固体质量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
(4)根据图象分析写出P点时固体成分的化学式Fe;
(5)固体质量由48.0g变为46.4g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3 +CO$\frac{\underline{\;400-500℃\;}}{\;}$2Fe3O4+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硫酸铜、碳酸钙、氯化钡、硫酸钠和氢氧化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CuSO4.(填化学式,下同)
(2)取实验(1)滤出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
(3)取实验(2)反应后得到的残液,向其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的稀硝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则由此不能(填“能”或“不能”)判断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氯化钡,理由是氯化钙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氯化银.
根据上述(1)~(3)实验可推断: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有5(填数字)种可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海水中含有多种无机盐,各离子的含量如图1所示.

(1)镁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
(2)食用低钠盐可预防高血压,低钠盐是在氯化钠中添加了适量的氯化钾,氯化钾除了有咸味外,还带有苦味,从物质构成的角度看,氯化钾有苦味可能是钾离子造成的.
(3)图2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不同圆球代表不同原子),根据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2O$\frac{\underline{\;高温\;}}{\;}$C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各组物质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aCl、NaNO3、KNO3、(NH42SO4B.H2SO4、HCl、AgNO3、Na2SO4
C.KMnO4、CuCl2、Fe2(SO43、NaNO3D.K2SO4、NaCl、K2CO3、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  )
A.有机物:甲烷、乙醇、乙酸
B.混合物:石油、稀硫酸、冰水共存物
C.合成材料:合金、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D.复合肥料:硝酸钾、碳酸氢铵、磷酸氢二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金属的性质,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实验1:在三支分别装有硫酸镁溶液、硫酸铜溶液和稀硫酸的试管中,各加入少量铝条(如图).

【实验现象】①、②试管内始终无明显现象,而试管③中开始时无明显现象,但片刻后出现大量的气泡.
【分析反思】试管②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原因是铝条表面有一层氧化物,试管③中开始无气体产生的原因是Al2O3+3H2SO4═Al2(SO43+3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2:将实验1反应后的三支试管中的剩余物全部倒入一个干净的烧杯中,片刻后发现有气泡冒出,并有紫红色固体析出.
【现象分析】析出紫红色固体的原因是2Al+3CuSO4═Al2(SO43+3Cu(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得出结论】该探究实验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更强.
同学们想确定实验2反应结束后烧杯中所得固体的成分.
【提出猜想】小明的猜想是:含有铝和铜;小莉的猜想是:含有铝和镁.小花认为小莉的猜想不成立,理由是铝不能和硫酸镁反应.
实验3:同学们经检验烧杯中所得的固体,证明小明的猜想正确.请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稀硫酸固体部分溶解有红色固体剩余,产生气泡固体中含有铜和铝.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