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如图为某学习小组探究金属化学性质时所做的四个实验,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的实验现象是铜丝表面附着一层银白色固体,溶液变为蓝色.
(2)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2HCl═ZnC12+H2↑.反应完后溶液显酸性,此时向其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显红色.
(3)要证明Cu、Fe、Ag的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的实验是A、B(填序号).
(4)开始反应后,D中溶液逐渐变为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H2SO4═Fe2(SO43+3H2O.

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的金属可以和稀酸溶液(除稀硝酸外)生成氢气,只有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利用这一规律对问题进行判断分析即可;

解答 解:(1)由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银,所以铜可以置换出银,并生成蓝色的硝酸铜溶液,所以其现象是铜丝表面附着一层银白色固体,溶液变为蓝色;
(2)C中是锌与稀盐酸的反应,锌的活动性在氢的前面,所以锌与稀盐酸可以反应生成氢气,其反应的方程式为:Zn+2HCl═ZnC12+H2↑;反应完后溶液显酸性,此时向其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显红色.
(3)用于证明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实验是A、B,因为由A知铜能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说明活动性铜>银,B中的铁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说明活动性铁>铜,所以可得活动性:铁>铜>银;
(4)从变黄色可推测溶液中含有铁离子,所以可猜想是铁钉表面有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所以会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从而是溶液变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
故答案为:(1)铜丝表面附着一层银白色固体,溶液变为蓝色;(2)Zn+2HCl═ZnC12+H2↑,红;(3)A、B;(4)Fe2O3+3H2SO4═Fe2(SO43+3H2O.

点评 同学们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设计实验,去验证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氢前边的金属会与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酸反应,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类问题时,一般采取“三取中”的方法进行设计实验,即选取活动性位于中间的那种金属的单质与另两种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另两种金属的单质进行反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物质X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3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3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C2H4B.C2H6C.CH3OHD.C2H5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小华对妈妈杀鱼时从鱼肚内取出的鳔产生了兴趣,并做了如图1实验.
(1)将鳔浸在水里剪个小孔,看到一串串气泡冒出,他立即用排水法收集到了甲乙丙三瓶气体.
(2)将点燃的红磷迅速放入甲瓶中(装置如图2所示),等装置冷却后松开夹子,流入瓶中的水约占瓶子容积的$\frac{1}{4}$;往乙瓶中倒入一些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马上变浑浊.

(3)鱼鳔内这两种气体的含量与空气中有什么区别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他用空气重复了上述实验,通过对比得出了如下结论鱼鳔内氧气含量高于空气中氧气含量,二氧化碳含量高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4)若请你来检验丙瓶内的鱼鳔气体中含有氧气,你的方法是把燃烧的木条伸入丙瓶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有关资源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B.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钙元素
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硅元素
D.地球上的淡水很少,可利用的淡水更少,可利用的淡水约占全球储水量的2.5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现有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氮气④稀有气体四种物质,请用各物质的序号填空.
(1)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78%,是工业上生产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的是③;
(2)人类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气体是③,燃料燃烧也离不开它;
(3)虽然④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是也有很广泛的用途,如制造电光源等;
(4)②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是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3℃时,将20g固体乙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70g乙溶液
C.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为得到纯净的甲,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的方法
D.将t1℃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小明同学对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物质的分类 B.化学家及其杰出贡献
①氧化物中均含有氧元素
②混合物中一定含有多种元素
③合成橡胶、合金都属于合成材料
①张青莲----测量相对原子质量
②拉瓦锡----最早发现氧气
③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
C.能量变化D.用“化学”眼光分析
①电解水是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②煤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③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①洗涤剂去油污-是乳化作用
②湿衣服晾干是因为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③明矾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胶状物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复习时,常用专题探究的方法学习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制取,课堂上老师引导我们回顾了几个探究实验.
探究1:设计实验,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否放热.提供的实验仪器与药品:10%的盐酸、10%的氢氧化钠溶液、烧杯、温度计、玻璃棒、胶头滴管.
请你完成实验方案设计: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取一定量10%的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插入温度计测温度,加入适量10%的盐酸,用玻璃棒搅拌,再测温度温度计示数上升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热
探究2:研究常见的物质制取--制取氢氧化钠溶液
小京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得到无色溶液,他说:“我制取了氢氧化钠溶液!”
小欢同学却说:“这种无色溶液中不一定含有氢氧化钠.”他提出了如表实验: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
用试管取无色溶液少许,滴入2滴无色酚酞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无色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小妮认为小欢的实验方案也不严密,不能证实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理由是碳酸钠溶液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或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
小妮设计了另一个实验: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可溶性的钡盐溶液或钙盐溶液,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产生白色沉淀,滤液变红无色溶液中确实含有氢氧化钠
探究3: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某组同学在做完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后,为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设计了如表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取少量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若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钠溶液过量
若没有明显现象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此时有同学提出该方案不能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其原因若盐酸过量,加入硫酸铜溶液时也无明显现象(或盐酸可能有剩余).为此,还需要选择紫色石蕊试液(或锌粒、碳酸钠、氧化铜、氢氧化铜、pH试纸等)(填一种试剂),再进行实验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1)某同学对大冶湖的水样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①大冶湖水属于混合物(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可以采用C来测定湖水的酸碱度(填字母);
A.酚酞试液    B.石蕊试液    C.pH试纸
③为了检验湖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可向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搅拌;
(2)如图是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曲线,依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①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5g;
②a点的含义是t2℃时,A、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在t2℃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③从A、B的混合物中分离A物质,一般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