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t1℃时,甲和丙的溶解度都为 20g
B. 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可以分离甲中混有的少量乙
C. t2℃时,60g 甲加到 100g 水中,能得到 150g 饱和溶液
D. 将 t2℃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 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乙>甲=丙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t1℃时,甲和丙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甲和丙的溶解度都为20g,故A正确;B、甲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化不大,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可以分离甲中混有的少量乙,故B正确;C、t2℃时,甲物质溶解度是50g,60g甲加到 100g 水中,能得到 150g 饱和溶液,故C正确;D、t2℃时甲、乙、丙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 t1℃,甲、乙、丙溶解度大小关系是乙>甲=,丙甲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乙>甲>丙,故D错误。
点睛∶溶解度曲线的意义①表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②表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比较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则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③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④根据溶解度曲线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碳酸镁晶须(MgCO3·nH2O,n = 1~5的整数)是一种新型吸波隐形材料中的增强剂。
(查阅资料)(1) MgCO3·nH2O微溶于水;
(2) MgCO3·nH2O在230℃时开始失去结晶水, 400℃以上时开始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
I.合成碳酸镁晶须
步骤:①配制一定溶度的MgSO4溶液和NH4HCO3溶液;②量取一定量的NH4HCO3溶液于容器中,搅拌并逐滴加入MgSO4溶液,控制温度50℃,反应一段时间;③用氨水调节溶液pH至9.5,放置1h后,过滤、洗涤、干燥得碳酸镁晶须产品。
(1)步骤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MgSO4溶液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反应的温度控制在50℃,较好的加热方法是__________;
(3)氨水、硫酸镁、碳酸氢铵三者反应,除生成MgCO3·nH2O沉淀外,同时生成的产物还有______________;
(4)检验沉淀已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的滤液,滴入_________,若无沉淀说明已洗涤干净。
(5)干燥得碳酸镁晶须产品温度不能过高,目的是______________。
II.测定产品MgCO3.nH2O中的n值
(方案一)将碳酸镁晶须放入A装置中加热(仪器和装置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6)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按气流方向,用接口字母表示),其中B处的长玻璃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
(7)加热前先通入N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然后称取C、D的初始质量。再次连接好装置,边加热边通入N2,此时通入N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8)若B装置中无残留物。装置C反应前后质量差为m1,装置D反应前后质量差m2 。根据以上实验数据,确测定n值, n=___(用含m1、m2的代数式表示)。
(9)有同学提出上述连接好的装置仍不够完善。需要在D装置的后面连接下图装置,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否则测得n值会________(“偏大”、“偏小”、“无影响”) 。
(方案二)
称量100g碳酸镁晶须放入如下图所示的广口瓶中,加入水,滴入稀硫酸与晶须反应,生成的CO2被过量NaOH溶液吸收,在室温下反应4~5h,反应后期将温度升到30℃,最后,烧杯中的溶液加入已知浓度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CO2的总量;重复上述操作2次。
(10)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11)图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12)上述反应后期要升温到30℃,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
(13)设3次实验测得每100 g碳酸镁晶须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的CO2平均值为ag,则n值为______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14)称取100g上述晶须产品进行热重分析,热重曲线如图2,则该条件下合成的晶须中,n=_______(写出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题文)小彬同学新买了水龙头,从说明书上了解到该水龙头是铜质镀铬的。他想起在 学习金属化学性质时用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没有铬,为了了解铬与常见金属铝、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①铬(Cr)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表面能生成抗腐蚀性的致密氧化膜。
②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CrSO4)溶液……
(预测)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
①Cr Al Cu ②Al Cr Cu ③Al Cu Cr
(实验过程)取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片,用砂纸打磨光亮。
实验一 | 实验二 | 实验三 | |
实 验 方案 | |||
实 验现象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 |
结论 | 铬 与 稀 硫 酸 可 以 反应,速度较慢 | 铜不与稀硫酸反应 | _____ |
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相对位置关系是_____ |
(回答问题)
(1)将上表中三处划横线的位置填上适当的内容。
(2)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_____。
(3)实验一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小东提出用硫酸铝溶液代替上述实验中的稀硫酸,小燕认为不可行,理由是_____。
(5)上述实验用了四种药品,小清认为只要选用三种药品进行实验就可以得出三种金属在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这三种药品可以是_____。
(6)实验发现,相等浓度的盐酸和硫酸,盐酸和铝反应的速率比硫酸快得多,可能的原因是:_____,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从表中查出硫(S)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
(2)6~12号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____________种;
(3)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填字母):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4)上述表中和氟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5)科学家宣布已人工合成了第116号元素,则此元素的核电荷数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Ⅰ.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可选用装置组合为___________(选填序号);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可选用发生装置C或B,C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用此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常用甲酸(HCOOH)溶液滴加到浓硫酸中制CO气体,可选用的制取装置是______(选填序号)。该反应中浓硫酸既是催化剂又是脱水剂,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Ⅱ.某同学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到一定量的稀氯化铜溶液中,出现蓝绿色不溶于水的固体。该同学对生成蓝绿色而不是蓝色固体的现象产生疑惑。
(查阅资料)
(1).CuCl2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可生成蓝色固体(Cu(OH)2),在氢氧化钠较少的情况下会生成蓝绿色碱式氯化铜(Cux(OH)yClz),其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
(2).Cu(OH) 2在60℃开始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100℃分解完全。碱式氯化铜在300℃开始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氯化氢,在400℃分解完全。
(猜想)蓝绿色固体可能是:①Cu(OH)2;②Cux(OH)yClz晶体;③_______。猜想①的理由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验证)该同学取31.25g蓝绿色固体,加热至100℃出现黑色固体。则猜想 ________不正确。继续加热到400℃至质量不再改变,并使产生的气体全部缓缓通过如图_____(选填“甲”或“乙”)装置(装置中药品足量)。
(实验数据) ①最终得到剩余固体24.00g;
②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得到的沉淀经过滤、洗涤和低温烘干,得到固体14.35g;
③浓硫酸装置中数据如表。
加热前 | 100℃ | 400℃ |
250.00g | 251.80g | 253.60g |
(得出结论)猜想③成立,且碱式氯化铜中X∶Y:Z = _________。
(拓展延伸)
为使实验中生成蓝色固体,少出现蓝绿色固体,应作_______________改进(选填序号)。
a.实验中将氯化铜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b.实验中应提供足量、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
c.实验应该在80℃的水浴中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形象地表示了某化学反应,其中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乙图表示的是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结合图 1(A 至 E)回答问题:
(1)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装置____________(选填序号)和 D 组合,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
(3)实验室可用装置 B 或 C 制 H2,C 装置相对于 B 的优点有_____。用 E 装置用排空气法收集 H2,气体应从_____(选填“a”或“b”)端通入;
(4)有同学将实验室制得的 CO2 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未变浑浊,于是将气体通往图 2(F 至 H)装置进行探究:
①实验室制 CO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 F、H 中溶液变浑浊,G 中溶液不变浑浊,则原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原因 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NH4Cl和Na2SO4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
溶解度S/g | NH4Cl | 33.3 | 37.2 | 41.4 | 45.8 | 50.4 | 60.2 |
Na2SO4 | 9.6 | 20.2 | 40.8 | 48.4 | 47.5 | 47.0 |
A. 乙为NH4Cl
B. t3应介于40℃﹣50℃
C. 55℃时,分别将两饱和溶液蒸发等质量的水,得到固体质量甲>乙
D. 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J均为初中常见化学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省略。已知A是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B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盐类,C是一切生命生存所必须的物质,E是厨房重要的调味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F____________,H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①~⑤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
(4)A和J反应可生成两种不同盐类,两者所含元素种类相同,但其比例不同,则A何J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