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化学式填空(要求:化学式中的元素种类和化合价,都限于下表所列)
元素名称 | 氢 | 硫 | 氧 | 钙 |
化合价 | +1 | +6 | -2 | +2 |
①金属氧化物 ________ ;②分子中含有多个氧原子的非金属氧化物________ ;③酸________ ;④碱________ ;⑤盐 ________ ;
CaO SO3 H2SO4 Ca(OH)2 CaSO4 【解析】 ①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表中的金属元素是Ca元素,故形成的金属氧化物是CaO;②表中的非金属元素有H和S和O,氢元素能形成的非金属氧化物中只含有1个氧原子,硫元素能形成含有3个氧原子的非金属氧化物,其化学式为SO3;③表中的氢、硫、氧三种元素可以组成的酸是H2SO4 ;④碱是由金属离子和...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张家界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我国早在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即把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可以置换出铜。11.2g铁与足量的硫酸铜溶液反应,理论上可得到铜的质量是多少?
12.8g 【解析】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知道了铁的质量,可以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出铜的质量。 【解析】 设理论上可得到铜的质量为 Fe+CuSO4=Cu+FeSO4 56 64 11.2 x x=12.8g 答:理论上可得到铜的质量为12.8g。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怀化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B.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C.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电子数
D. 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D 【解析】 A、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错误;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而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错误; C、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不是原子的电子数,故错误; D、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了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故正确。故选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徐州市2018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草木灰是常见的农家肥,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钾(K2CO3),其化学性质与纯碱相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草木灰的使用既实现了变废为宝,还起到改良酸性土壤的作用
B. 草木灰与碳酸氢铵混合后使用,肥效更佳
C. 可以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从草木灰中分离碳酸钾
D. 向草木灰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其含有碳酸盐
A 【解析】 A.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K2CO3显碱性,所以草木灰的使用既实现了变废为宝,还起到改良酸性土壤的作用,正确;B. 草木灰与碳酸氢铵混合会发生反应生成氨气而降低肥效,错误;C. 草木灰中含有一些不溶性的固体物质,从草木灰中分离碳酸钾的实验操作顺序为:溶解、过滤、蒸发结晶,错误;D. 碳酸盐、碳酸氢盐都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错误。故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广元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在某次探究活动中,小明同学往NaHCO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未观察到明显现象,即认为两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小亮同学却有疑问。
(提出问题)在溶液中,NaHCO3和NaOH真的不反应吗
(猜想假设)(1)溶液中,NaHCO3和NaOH要反应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1) 可溶于水的酸、碱、盐在水中能解离出对应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2) 部分碱、盐的溶解性表(室温)
(进行实验)
(解释与结论)(1) 根据实验1中无明显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 (选填字母编号)
A. 混合溶液中没有NaCl B. 混合溶液中没有Ba(HCO3)2;
C. 混合溶液中没有NaHCO3 D. 混合溶液中的阴、阳离子不能形成不溶物
(2) 实验3中生成的沉淀为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该沉淀中的阴离子只能来源于实验_____(选填“1”或“2”)所得到的溶液,则实验_____(选填“1”或“2”)必定发生了化学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 依据上述实验及分析,猜想_________成立。
(总结反思)
两种溶液混合,未能观察到明显现象而化学反应_______(选填字母编号)
A.一定没发生 B. 一定发生了 C. 不一定没发生
在溶液中,NaHCO3和NaOH不反应 D BaCO3; 2; 2 NaHCO3+NaOH= Na2CO3+H2O 一 C 【解析】 (1)NaHCO3和NaOH要么反应,要么不反应,故猜想2是在溶液中,NaHCO3和NaOH不反应; (2)实验1将碳酸氢钠和氯化钡混合后没有明显现象,说明混合后没有沉淀生成,故选D; (3)实验3中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广元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现象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 铜丝的导热导电现象 B. 稀硫酸滴入石蕊溶液后溶液变红
C. 鸡蛋壳遇食醋产生气泡 D. 灼热的氧化铜通入氢气后变红
A 【解析】 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在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 A、铜丝导热导电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故涉及物理性质,故正确; B、稀硫酸与石蕊反应生成红色的物质,故发生了化学变化,涉及化学性质,故错误; C、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其他,故是化学变化,故涉及化学性质,故错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阜新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加热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发生装置可选择____(填字母),为了便于观察氧气是否集满,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填字母)。
(2)装置B的错误是____。
(3)实验室用改正后的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_反应。选用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是____(填字母),若用F装置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气体从____(填“a”或“b”)端通入。
2KClO32KCl + 3O2↑ A E 长颈漏斗下端没有伸入到液面以下 CaCO3+2HCl=CaCl2+H2O+CO2↑ 复分解复分解 C a 【解析】 (1)实验室用加热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 + 3O2↑,该反应反应物是固体,且需要加热,应该选择固固加热型的发生装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且不易溶于水,可以选择排水法或者向上排...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阜新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
A. 挥发性 B. 不稳定性 C. 可燃性 D. 腐蚀性
A 【解析】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物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 常见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状态、溶解度、熔沸点、挥发性等,常见的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脱水性和腐蚀性等。故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2018届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化学试卷 题型:多选题
下列图象与对应实验不符合的是
A. 图①表示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1的盐酸
B. 图②表示向等质量的锌、铁粉末中分别滴加足量相同浓度的稀盐酸
C. 图③表示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加碳酸钠溶液
D. 图④表示向氢氧化钠与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BD 【解析】 A、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1的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中性物质,碱性不断减弱至恰好反应时pH=7,再滴加盐酸酸性会不断增强,但不可能达到pH=1,正确;B、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由于横坐标是加入盐酸的体积,斜率应该相同,因为是在金属中滴加相同质量的酸,产生氢气的斜率只和滴加盐酸的速率有关,与图象不一致,错误;C、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