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近年来,如图的情况仍有发生,令人痛心,请你分析发生这种事故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产生这种无形杀手的物质主要是________ (写化学式),常温下,它是一种_____色,_____味的气体。

为了避免类似事故发生应如何改进___________

【答案】 液化气在有限空间的浴室内不能充分燃烧,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引起煤气中毒 CO 应把燃具安装在浴室外,并保证室内通风透气.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发生这种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液化气在有限空间的浴室内不能充分燃烧,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引起煤气中毒。产生这种无形杀手的物质主要是CO常温下,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为了避免类似事故发生应应把燃具安装在浴室外,并保证室内通风透气.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煤气中毒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KCl和KNO3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甲表示KCl溶解度曲线

B. 两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t1在20℃~30℃

C. 40℃时,5gKCl加入10g水中,可得到33.3%的溶液

D. 50℃时,30g KNO3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再降温到30℃,有晶体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元素周期表中,镓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属于金属元素 B. 元素符号是Ga

C. 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1 D. 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年湖南省长沙市】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空气中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象一定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B.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氯化铁溶液

C.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水稀释

D. 向两个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氢氧化镁和氧化镁固体的烧杯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届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九年级上期中】下列对催化剂描述正确的是(

A.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B.只有分解反应才需要催化剂

C.某些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6分)现有木炭、一氧化碳、氧化铜、氧化铁、稀硫酸五种物质,它们之间发生的反应,可用A+B C+D表示。

(1)若A为单质,A与B在高温下反应,可观察到固体粉末由黑色逐渐变红,则B是   ,其反应类型为    

(2)若A为气体化合物,A与B在高温下反应,可观察到固体粉末由红色逐渐变黑,则B是     

(3)若A溶液pH<7,A与B在常温下反应,可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反应类型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KNO3和NaCl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KNO3的溶解度比NaCl大

B. 20℃时,将17gNaCl 或KNO3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均能得到饱和溶液

C. 60℃时,饱和的KNO3溶液比饱和的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D. 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大量氯化钠晶体,可采取降低温度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神州九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和着陆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一个新的里程碑

1)在宇宙飞船上通常安装过氧化钠(Na2O2)的装置,它的作用是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和碳酸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下图中图、图装置都可以在实验室制取氧气。中仪器a的名称是 请写出实验室用图装置制取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3)某同学在加热KClO3O2的过程中,发现产生O2的速率很慢,经检查不是KClO3变质,也不是装置气密性不好,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4)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它是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如果在实验室中制取氯气并用图装置进行收集,则气体应从 (填字母)端通入。如果储气罐中氯气泄露时,你给现场的人们一条逃生自救的建议是:

5某化学活动小组测定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气体样品10g,通入到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后过滤称量所得沉淀质量为5g。求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