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去除粗盐中的泥沙。

(1)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 、过滤、

(2)制作过滤器的过程如图所示,其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

(3)举出一个生活中应用过滤原理的实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西崇左、玉林、防城港卷)化学(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B.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相同

C.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甘肃兰州卷)化学(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7.6

2.0

0.2

0

反应后的质量(g)

3.2

X

5.8

0.4

A.X=0.4

B.丁一定是单质

C.甲和乙是反应物

D.反应中的甲、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11: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甘肃兰州卷)化学(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火灾、灭火和逃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

B.着火时,只能用水灭火

C.高楼发生火灾可以跳楼逃生

D.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甘肃兰州卷)化学(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四个短语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花香四溢 B.海市蜃楼 C.木已成舟 D.蜡炬成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北京卷)化学(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作者:渊琳、孙小凡等,原文有删改)。

方便面是很受欢迎的速食品,关于它的传闻有很多。

传闻1:方便面含盐超标

某方便面的营养成分

项目 每100g

能量 2013kJ[

蛋白质 9.9g

脂肪 24.4g

碳水化合物 55.4g

钠 2054mg

我们知道,常人每天摄入食盐量不宜超过6g,长期过多摄入可能引发高血压、胃溃疡等疾病。经检测,每包方便面评价含食盐约3g。

传闻2:方便面的面饼五分之一以上都是油

专家建议常人每天摄入油量不宜超过25g,长期高油脂摄入会导致高脂血症等疾病。研究人员将90g油炸型方便面面饼研碎,在加热条件下,用乙醚(C2H5OC2H5)作溶剂浸泡、提取、分离,得到的油约20g。

传闻3:吃方便面胃里面会形成一层蜡模

有传闻称碗装方便面的面碗内有一层蜡,会随食物进入人体产生危害。事实上,面碗内的耐热防水材料是聚苯乙烯,不是蜡。泡面时,聚苯乙烯的释放量远低于每天每千克体重0.04mg的安全摄入量。

传闻4:吃一包方便面要解毒32天

人们担心面饼中食品添加剂BHT(油脂抗氧化剂)危害健康。BHT每天的最大可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0.3mg。我国相关标准规定,食品中每千克油脂中BHT的添加量不超过0.2g。因此,就算每天吃5包方便面,摄入的BHT也不会超标。

传闻5:面饼不会变质

事实上,面饼中的油会发生酸败而变质,产生“哈喇味”。过氧化物是酸败过程的一种中间产物,会加速面饼的变质。下图是不同条件下,某品牌方便面中过氧化值(与过氧化物含量成正比)的测定结果。

用不同品牌的方便面进行测定,变化规律类似。

看完上面关于传闻的解读,相信你对如何健康食用方便面已有心得。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常人每天摄入食盐量不宜超过 g。

(2)测定面饼中油含量的操作包括 (填序号,下同)。

A.将面饼研碎 B.用乙醚浸泡 C.加热

(3)判断传闻3的真假并说明理由:

(4)方便面不开袋时,影响其过氧化值的因素有

(5)下列关于方便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添加食品添加剂

B.食用时,调料包应酌量添加

C.包装袋破损会缩短保质期

D.食用时,尽量搭配蔬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北京卷)化学(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水在通电条件下会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北京卷)化学(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安全标志中,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西南昌卷)化学(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如图是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加热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生成物”的实验过程示意图:

【甲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加热后产生黑色的氧化铜。

【乙组】为寻找实验中没有产生氧化铜的原因,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在酸性条件下,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

6NaOH+4CuSO4═3Na2SO4+Cu4(OH)6SO4↓,生成的碱式硫酸铜是不溶于水的蓝白色固体,加热不易发生分解。

【提出猜想】根据资料分析,同学们针对试管中溶液呈酸性的原因作出以下猜想:

猜想Ⅰ:硫酸铜溶液呈酸性; 猜想Ⅱ:生成的硫酸钠使溶液呈酸性。

【实验与结论】

实验①:用pH试纸测定硫酸铜溶液的酸碱度,得出其pH (填“>”、“<”或“﹦”),硫酸铜溶液呈酸性,猜想Ⅰ成立。

实验②:向盛有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逐滴加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显紫色,硫酸钠溶液呈 (填“酸”、“中”或“碱”)性,猜想Ⅱ不成立。

【交流和反思】

(1)乙组同学认真分析甲组实验后,一致认为不需要通过实验就能判断猜想Ⅱ不成立,理由是

(2)在化学反应中,相同的反应物因质量比不同可能会导致生成物不同,请另举一列 (写出反应物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