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2015年3月22日是第23届“世界水日”,宣传主题为“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

(1)图1是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在实验过程中,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填名称).
(2)图2实验中,若用pH试纸检测实验结束后集气瓶中“水”的pH,其值<7(填“>”或“=”或“<”).
(3)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高铁酸钾受热时发生的反应为4K2FeO4$\frac{\underline{\;\;△\;\;}}{\;}$2R+4K2O+3O2↑,则R是Fe2O3(填化学式).
(4)图3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答: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有BD.
A.t2°C 时,将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80g
B.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C.t1°C时,甲、丙两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且为20%
D.将t2°C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②t1°C时,要配制60g甲溶液,最多需要10g甲物质.

分析 (1)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分析回答;
(2)根据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与水化合生成亚硫酸分析;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R的化学式;
(4)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根据溶解度可以进行有关的计算;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等.

解答 解:(1)由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可知,在实验过程中,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电源的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2)在图2实验中,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与水化合生成亚硫酸,若用pH试纸检测实验结束后集气瓶中“水”的pH,其值<7.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K2FeO4$\frac{\underline{\;\;△\;\;}}{\;}$2R+4K2O+3O2↑,反应前钾、铁、氧原子个数分别为8、4、1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钾、铁、氧原子个数分别为8、0、1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R分子中含有4个铁原子和6个氧原子,则每个R分子由2个铁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R的化学式为Fe2O3
(4)①A.由甲物质得溶解度曲线可知,t2°C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将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25g,所得溶液的质量为50g+25g=75g,故A错误;
B.由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B正确;
C.t1°C时,甲、丙两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且为:$\frac{20g}{100g+20g}×100%$≈16.7%.故C错误;
D.t1℃,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在t2℃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最小,所以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甲>丙,故D正确.
②t1°C时,要配制60g甲溶液,当溶液达到饱和时需要的甲物质最多,设质量为x.
(100g+20g):20g=60g:x   解得x=10g.
故答为:(1)氢气.(2)<.(3)Fe2O3.(4)①BD.②10.

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较多,都属于课本中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有利于解答本类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例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氧气
B.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C.臭氧(O3)属于物质分类中的混合物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7.现有10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欲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有
(1)加入氢氧化钠多少克?
(2)蒸发掉水多少克?
(3)加入多少克40%的氢氧化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稀释浓硫酸
D.
氧气验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某兴趣小组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进行了氧气的制备实验.
(1)甲同学选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氧气.
①甲同学应选取的试剂是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填名称),它在该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②除用排水法外,甲同学还可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③实验前,甲同学先向仪器A中加入水,然后将导管放人水槽中,并打开仪器A的活塞,观察导管口是否有连续的气泡出现.该实验操作的目的是检验装置气密性.
(2)乙同学称取一定质量KMnO4放在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收集到的氧气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l: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分解放出氧气;
猜想Ⅱ:反应生成的锰酸钾分解放出氧气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则猜想I错误.
第二组同学取K2MnO4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检查是否有氧气生成.
【实验反思】通过以上实验探究,你对“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有何认识?必须通过认真分析,用实验来加以证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木已成舟B.铁杵成针C.风吹草动D.火上浇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空气的各组分中,按质量计算氧气约占21%
B.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
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烟尘等都是空气污染物
D.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会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以下是小丽做过的实验,我认为不能成功的是(  )
A.点燃蜡烛制取少量的炭黑B.碎鸡蛋壳中加入食醋制取少量CO2
C.肥皂水是区分硬水和软水D.燃着的木条区分CO2和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保护空气,提倡“低碳”,减少温室效应,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如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的循环体系.

(1)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CD(填字母序号).
A.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B.利用降温、加压将二氧化碳分离是化学变化
C.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下反应产物是混合物
D.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物质燃烧都有二氧化碳产生
(2)酸雨的形成主要是二氧化硫与水作用产生的亚硫酸(H2SO3)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硫酸(H2SO4)的缘故.该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3+O2=2H2SO4
(3)“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若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符合这一要求的产物是AB(填字母序号).
A.甲醇(CH4O) B.甲醛(CH2O)C.乙醇(C2H6O)  D.乙醛(C2H4O)
(4)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O2,这样做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