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B(填序号):
A.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B.质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2)表中磷原子的核电荷数x=15.
(3)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说明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4)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通过分析,同一周期元素之间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如:AB(填字母序号).
A.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B.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C.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5)硫与氧气的反应可用下图表示:设N个氧气分子的质量为32g,则64g氧气与足量硫粉完全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分子数为2N.

分析 (1)根据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解答;
(2)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3)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4)总结归纳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通过分析,同一周期元素之间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
(5)根据图示可知氧分子和二氧化硫分子的个数比是1:1考虑.

解答 解:(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
(2)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磷原子的核电荷数x=2+8+5=15.
(3)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每个镁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4)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通过分析,同一周期元素之间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5)N个氧气分子的质量为32g,所以64g氧气含有2N个氧分子,由图示可知氧分子和二氧化硫分子的个数比是1:1,所以生成二氧化硫分子个数为2N个.
故答案为:(1)B;(2)15;(3)失去;最外层电子数;(4)AB;(5)2N.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必须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大蒜中含有一种有效成分辣素“硫化丙烯”,其化学式为C3H6S,能杀菌,具有一定的抗病功能和食疗价值.下列关于硫化丙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硫化丙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硫化丙烯分子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构成
C.硫化丙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硫化丙烯分子中C、H元素原子质量比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氢氧化钠固体在空气中很容易变质,因为它不仅容易潮解,还能吸收CO2而变质,因此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CaCO3、Na2CO3、Na2SO4、BaCl2、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把少量该粉末放入足量水中,搅拌、静置、过滤,得到白色固体和滤液.向所得固体中加入稀硝酸,固体溶解并有气体放出.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有白色固体生成.该粉末中肯定没有的物质是(  )
A.CaCO3B.Na2SO4C.BaCl2D.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关于饮酒带来的危害逐年增加,股骨头坏死,肝硬化等疾病更是使很多人苦不堪言,关于酒的主要成分乙醇(C2H5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醇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混合物B.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5
C.乙醇中碳氢质量比为4:1D.一个乙醇分子中含有三个氢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在学习过程中,小雨同学提出一个问题:“碳燃烧时可能生成CO2,也可能生成CO,那么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是否也有多种可能?”
【猜想】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中:
①CO     ②CO2     ③CO和CO2
【设计方案】实验前后分别对试管和烧杯里的物质进行称量,
数据设计如下:
  称量对象反应前质量反应后质量质量差
试管+固体混合物M1M2△m1即( M1-M2
烧杯+澄清石灰水M3M4△m2即( M4-M3
(1)若△m2=0,说明反应产生的气体不被澄清石灰水吸收,则猜想①成立.
(2)若猜想②正确,理论上△m1与△m2 的关系是:△m1=△m2(填“>”、“<”或“=”)
【实验并记录】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称量对象反应前质量反应后质量质量差
试管+固体混合物69.8g65.4g△m1
烧杯+澄清石灰水118.8g122.6g△m2
用以上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应该是猜想③成立.
【反思与评价】经查阅资料知道:木炭还原氧化铜时是产生CO2气体,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本次实验结果与资料结果不一致.对其可能原因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ABCD
A.生成的CO2部分与过量的C反应生成了CO   B.装置漏气
C.澄清石灰水吸收CO2效果不好           D.装置内还有CO2气体未被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三位同学分别用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1)小敏的方法可用如图1流程表示,测得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9%.
(2)小华取10克样品,用如图2甲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反应结束后,测得B装置质量增加了4.6克,根据上述数据,算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发现与事实严重不符,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B中吸收了二氧化碳带出的水蒸气或HCl气体.
(3)小军用如图2乙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将30克稀盐酸加入到1.25克样品中,生成的CO2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2丙.已知本实验条件下CO2的密度为1.8克/升,求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4)求实验所用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下表是a、b、c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
温度/℃020304060
溶解度/g物质a13.331.645.863.9110
物质b21.49.847.245.633.87
物质c11.921.728.436.659.2
(1)从0℃升温到60℃,等量的水中能溶解的质量变化最大的物质是a(选填“a”、“b”或“c”).
(2)如图所示,现有20℃时等质量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有等质量的a、b剩余,向烧杯的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则对相关变化判断正确的有C.(析出的固体中不含水,不考虑溶剂的蒸发)
A.b溶液将由饱和变成不饱和
B.a溶液中溶剂质量等于b溶液中溶剂质量
C.变化后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熄灭酒精灯
B.
闻气味
C.
制作血涂片
D.
滴加试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