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是实验室的部分仪器或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要用KClO3和MnO2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是(填编号)_______,用于加热的仪器名称__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完毕后,应先_____________________,再移开酒精灯。
(2)装满氧气的集气瓶应盖上玻璃片后,_____________(填正放或倒放)在桌面上,其验满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有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已知C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G是一种黑色固体,H是一种红色金属单质。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___,D__________,G__________。
(2)反应“F+G → H+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该反应中物质F具有__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性。
(3)物质A中一定含有的元素为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图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______,但是该发生装置设计有不足之处需要改进,改进办法是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制取较多量的二氧化碳最好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反应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M+氧气,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关于M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B.只含有C、H元素
C.含有C、H、O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活动探究三:蜡烛燃烧的探究
甲乙两小组按下图所示实验探究蜡烛的燃烧产物,获得了不同的实验现象。
甲组: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
乙组: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烧杯底部附着有黑色固体
【提出问题】同学们查阅教材实验,得知无色液滴是水(H2O),但黑色固体是什么呢?
【猜想】 小芳同学猜想黑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碳,小勇同学猜想是二氧化碳,你认为哪位同学猜想合理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利用下图所示装置,甲、乙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以下方案进行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
甲组 | 取少量该黑色固体于a中,通入空气,点燃酒精灯加热。 | 黑色固体燃烧,不剧烈,发出_______光, b中溶液变浑浊。 |
乙组 | 取少量该黑色固体于a中,通入______,点燃酒精灯加热。 | 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b中溶液变浑浊。 |
【分析与结论】
(1)实验结束时,停止通入气体,后续两步操作的顺序应是_____
A. 先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再移走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
B..先移走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再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2)b中的实验现象说明黑色固体燃烧生成了____________。
【反思】
(1)进一步实验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位置越低,产生黑色固体越多。查阅资料可知:蜡烛+氧气(足量)→二氧化碳 + 水;蜡烛+氧气(少量)→ 一氧化碳 + 水;……
由此推测乙组实验产生黑色固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甲、乙小组最终证明了蜡烛中一定含有_____(填字母序号)。
A. 碳、氢和氧三种元素 B. 碳和氧两种元素 C. 碳和氢两种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对资料或实验数据的分析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下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
B. 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C. 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
D. 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许多化学物质是一柄“双刃剑”.对CO2的利弊评价不妥的是( )
A.大气层中CO2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
B.“碳酸水”浇灌植物对植物光合作用有利
C.利用干冰可进行人工降雨
D.大气层中CO2越多,抵御紫外光作用越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