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图1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用图1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②⑤①④③.
(2)操作③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速氯化钠溶解.
(3)称量NaCl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所示,游码标尺示数见右图,则需要量取水的体积是163.8(水的密度为1g/mL).

分析 (1)图①操作为把称取的氯化钠倒入烧杯,图②的操作为用药匙取氯化钠,图③操作为用玻璃棒搅拌溶解氯化钠,图④操作为把量取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图⑤操作为称取氯化钠;根据利用固体溶质氯化钠配制溶液的步骤,对操作进行排序;
(2)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固体溶解;
(3)砝码与游码的质量和为所称氯化钠的质量,游码读数时应以游码左侧数值为准;利用所称取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和所要配制溶液的溶质质质量分数,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求出所要配制溶液的质量,溶液质量与溶质质量差即为溶剂水的质量,进而确定水的体积.

解答 解:(1)根据用固体溶质氯化钠配制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先取氯化钠进行称取,倒入烧杯;然后量取水,倒入盛氯化钠的烧杯中;最后进行溶解;
故答案为:②⑤①④③;
(2)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固体溶解;
故答案为:加速氯化钠溶解;
(3)砝码的质量为10g+5g=15g,游码的质量为3.2g,所称取氯化钠的质量=15g+3.2g=18.2g;
所配制溶液的质量=18.2g/10%=182g,则需要水的质量=182g-18.2g=163.8g,由于水的密度是1g/mL,故需要水的体积为:163.8mL;
故答案为:163.8

点评 本题对使用氯化钠配制溶液实验进行了考查,其中涉及溶液配制的步骤、溶液组成的计算、天平的使用,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现有“C、H、O、N、Na”五种元素,请按下列要求用化学式填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N2
(2)占人体体重约70%的物质H2O;
(3)常温下呈液态且易挥发的酸HNO3
(4)广泛用于玻璃、纺织和日用化学工业的盐是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铝、铁、钢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在空气中铝制品(填“铁”或“铝”)更耐腐蚀.
(2)为了防止自行车的链条生锈,常采用的方法是涂油.
(3)FeSO4•7H2O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和饲料添加剂,某工业废渣主要成分是Fe2O3,还含有CaCO3和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硫酸),实验室用此废渣制备FeSO4•7H2O的流程如图所示:
①操作a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②X气体是CO2(填化学式);
③Fe能与Fe(SO43发生化合反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Fe2(S043=3Fe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生铁B.矿泉水C.硬水D.蒸馏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改编自屠呦呦2015年12月7日瑞典演讲稿).
    很多中药古方都提到了青蒿入药抗疟疾,但当1971年开始从青蒿中提取有效成分时,结果却总是不理想.屠呦呦研究组反复研究中医古籍,其中“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激发了她的灵感.是不是高温下破坏了青蒿中抗疟的有效成分?屠呦呦立即改用乙醚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提取,成功获得了抗疟有效单体的提纯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完成样品纯化后,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测定、质谱及旋光分析等技术手段,测定相对分子质量为282,得出了青蒿素的化学式.但青蒿素的具体结构是什么样的呢?有机所得专家做了一个定性实验,加入碘化钾后,青蒿素溶液变黄了,说明青蒿素中含有过氧基团;而后专家又通过X射线衍射法等方法,最终确定了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

    由于自然界中天然青蒿素的资源是有限的,接下来就要把自然界的分子通过人工合成制成药物.在这一过程中,研究组又有一项重大研究成果,获得了青蒿素的衍生物.衍生物之一是双氢青蒿素,它也具有抗疟的疗效,并且更加稳定,水溶性好,比青蒿素的疗效好10倍,进一步体现了青蒿素类药物“高效、速效、低毒”的特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中国古代青蒿入药,到2004年青蒿素类药物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抗疟疾的首选药物,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将下列三项针对青蒿素的研究按时间先后排序②①③(填数字序号).
①确定结构    ②分离提纯    ③人工合成
(2)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改变了哪种条件:温度.
(3)青蒿素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5:22:5.
(4)向无色的双氢青蒿素溶液中加入碘化钾,实验现象为溶液变为黄色.
(5)根据上述文字介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填字母序号).
A.确定了青蒿素的组成元素,由此就可以确定青蒿素的化学式
B.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
C.由于自然界中有青蒿,因此我们应用青蒿素时只需从青蒿中提取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原子中的粒子,带负电荷的是(  )
A.电子B.中子C.质子D.原子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和我们的生活中,就像空气一样平凡.在粮食、豆类、蔬菜、肉类、蛋类等食物中,都可以检测出一定量的亚硝酸盐.蔬菜中一般都含有硝酸盐,含量高的是茎叶类蔬菜、其次是根茎类蔬菜、然后是瓜类蔬菜,它们在煮熟后如果久置,硝酸盐就会被分解为亚硝酸盐.
   大剂量的亚硝酸盐能够将人体内血红素中的铁元素由+2价氧化为+3价,从而使其失去携氧能力,引起全身组织缺氧,即产生亚硝酸盐中毒.当体内+3价铁血红蛋白达到20%~40%就会出现缺氧症状,达到70%以上可导致死亡.
    亚硝酸盐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使用,是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的,而且它对预防致命的肉毒梭菌中毒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和许多国家都批准把亚硝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以防止食品腐败、改进肉类颜色.亚硝酸盐与肌肉中的乳酸作用会产生亚硝胺,亚硝胺不稳定易分解产生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肌红蛋白结合产生红色的亚硝基肌红蛋白,使肉制品产生稳定的红色.
    为了测定煮熟后的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研究人员选用白菜进行了测定.实验1温度为20℃,实验2温度为13℃,实验中分别取放置2、4、6、8、10、12、24小时的熟白菜汁3滴,滴入1滴稀硫酸,再滴入2滴0.03%高锰酸钾溶液,若溶液的紫红色褪去,表示含有亚硝酸盐.实验记录见下表:
时间/h2468101224
实验1不褪色不褪色不褪色由稍褪色到褪色且速度逐渐加快
实验2不褪色不褪色不褪色不褪色不褪色褪色且速度加快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高锰酸钾溶液中的溶质是高锰酸钾.
(2)亚硝酸盐使人体中毒的原因亚硝酸盐能将人体内血红素中铁元素由+2价氧化为+3价,从而使其失去携氧能力,引起全身组织缺氧.
(3)下列有关亚硝酸盐的说法正确的是AC(填字母序号).
A.煮熟蔬菜中的硝酸盐会被逐渐分解为亚硝酸盐
B.温度越低,熟蔬菜中亚硝酸盐产生的速率越快
C.亚硝酸盐与肌肉中的乳酸作用产生亚硝胺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4)为了减少蔬菜中硝酸盐的含量,在种植过程中应该适当减少氮肥的施用.
(5)根据实验现象,你对一次吃不完的熟蔬菜的建议是低温下贮存;②尽早食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关于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需要加热B.都需要催化剂
C.都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D.都有氧化物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归纳、总结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酸中一定含氧元素B.含氧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D.碱中一定含氢元素和氧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