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丙可能是单质 |
| B. | 在该反应中丁一定没有参加化学反应 |
| C. |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
| D. |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反应后容器中丙的质量 |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 |
专题: |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
分析: |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也不是催化剂. |
解答: | 解: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反应后质量分数减小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分数增大的物质是生成物,由图中物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可知,甲和乙的质量分数减小,是反应物,丙物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是生成物,而丁物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丁物质可能是催化剂; A、由以上分析可知,甲和乙物质反应生成了丙物质,属于化合反应,丙物质属于化合物.错误. B、研究表明,有些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参加了化学反应,如果丁物质是催化剂,也可能参与了化学反应.错误. C、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正确. D、应该是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而非“容器中丙的质量”,因为反应前已有丙物质.错误. 故选:C. |
点评: |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时,要注意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没有参与反应的那部分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表各组中,实验操作和目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
A | 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 | 防止试管受热不均炸裂 |
B | 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 防止读数误差 |
C | 硫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 | 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
D | 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 加快氧气生成速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右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铁丝的一端所系火柴的作用是 ▲ , (2)集气瓶中放水的作用是 ▲ ,
(3)实验中观察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 ,
(4)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
(5)如没有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则可能的原因是(写两条) ▲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金属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 活动性排在(H)前面的金属可以将酸中的氢气置换出来 |
| B. | 工业上,高炉炼铁得到是纯铁 |
| C. | 铝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铝制品的抗腐蚀性能比铁差 |
| D. | 人类对金属的使用顺序为铜、铁、铝,这与金属的活动性有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铜的含量,取10g样品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逐渐加入稀硫酸,使之与样品充分反应,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时,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为14g,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23.9g.请计算:
(1)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
(2)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反应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三种元素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D.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中,其中有一操作如右图,则该操作说明该气体是
A.极易溶于水 B.不易溶于水
C.易溶于水 D.与气体是否溶于水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
(1)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 ▲ (填化学式) ;
(2)铁制品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 ▲ 发生了化学反应。防止铁制栏杆锈蚀的一种方法是 ▲ ;
(3)已知下列各组物质间均能发生置换反应。
A.Fe 和CuSO4 溶液 B.Mg和MnSO4 溶液 C.Mn和FeSO4 溶液
①写出Fe 和CuSO4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②Mn、Fe、Mg、Cu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 。
(4)工业生产中常用10%的稀盐酸来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实验室若要配制该盐酸200g,则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8%的浓盐酸 ▲ g(计算结果请保留至0.1g);实验室在配制10%的稀盐酸的过程中,除了用到烧杯、量筒和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
(5)某化学小组在实验结束后,进行了如下废液处理:
①Ⅰ中的操作名称是 ▲ ; ②写出Ⅱ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③滤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 ▲ (写出一种情况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