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目前全世界的镍(Ni)消费量仅次于铜、铝、铅、锌,居有色金属第五位。镍常用于各种高光泽装饰漆和塑料生产,也常用作催化剂。
Ⅰ.(镍粉制备):
工业用电解镍新液(主要含NiSO4、NiCl2等)制备碱式碳酸镍晶体[xNiCO3·yNi(OH)2·zH2O],并利用其制备镍粉的流程如下:
(1)反应器中的一个重要反应为3NiSO4 + 3Na2CO3 + 2H2O = NiCO3·2Ni(OH)2 +3Na2SO4 + 2CO2↑,生成的气体直接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是___________。
(2)物料在反应器中反应时需要控制反应条件。
分析上图,反应器中最适合的温度及pH分别为__________、8.3。
(3)生产中,pH逐渐增加,生成Ni(OH)2含量也相对增加,则生成的碱式碳酸镍晶体中,镍的含量将__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操作2含过滤、水洗、95%酒精浸泡、晾干等操作。其中使用95%酒精浸泡的目的是_________
Ⅱ.(测定碱式碳酸镍晶体的组成):
为测定碱式碳酸镍晶体[xNiCO3·yNi(OH)2·zH2O]组成,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及装置:
(资料卡片)
①碱式碳酸镍晶体受热会完全分解生成NiO、CO2和H2O
②碱石灰是NaOH和CaO的混合物,可以吸收CO2和H2O
(实验步骤)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准确称取7.54g碱式碳酸镍晶体[xNiCO3·yNi(OH)2·zH2O]放在B装置中,连接仪器;③打开弹簧夹a,鼓入一段时间空气,分别称量装置C、D、E的质量;④关闭弹簧夹a,加热装置B至装置C中导管末端无气泡冒出;⑤打开弹簧夹a,缓缓鼓入一段时间空气;⑥分别准确称量装置C、D、E的质量;⑦根据数据进行计算(相关数据如下表)。
装置C/g | 装置D/g | 装置E/g | |
加热前 | 250.00 | 190.00 | 190.00 |
加热后 | 252.16 | 190.88 | 190.00 |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5)实验过程中步骤③鼓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
(6)计算7.54g碱式碳酸镍晶体[xNiCO3·yNi(OH)2·zH2O]完全分解中镍元素的质量__。最终通过计算得到了碱式碳酸镍晶体的组成,x:y:z=_______
(实验反思)
(7)另一小组同学加热时在酒精灯上加了铁丝网罩,实验结束后,称得装置B中残留固体质量明显偏大。经查阅资料发现:在温度控制不当导致温度过高时,NiO会部分被氧化成Ni2O3。 该组同学称得的残留固体混合物的质量可能是_____________。
A 4.5g B 4.6g C 4.98g D 5.2g
【答案】温室效应 55℃ 升高 便于快速晾干 排尽装置中原有的CO2和水蒸气 除去进入装置的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 3.54 1:2:4 B
【解析】
(1)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
(2)由图可知,反应器中温度为55℃、pH为8.3时,杂质含量最低,故填:55℃;
(3)Ni(OH)2中Ni的质量分数为:,碳酸镍中镍的质量分数为:
,氢氧化镍中镍的含量比碳酸镍中镍的含量高,故生产中,pH逐渐增加,生成Ni(OH)2含量也相对增加,则生成的碱式碳酸镍晶体中,镍的含量将升高;
(4)操作2含过滤、水洗、95%酒精浸泡、晾干等操作。其中使用95%酒精浸泡的目的是:酒精易挥发,便于快速晾干;
(5)实验过程中步骤③鼓入空气的目的是:排尽装置中原有的CO2和水蒸气;
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进入装置的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防止对实验结果的测定造成影响;
(6)碱式碳酸镍晶体受热会完全分解生成NiO、CO2和H2O,反应生成水的质量是:252.16g-250.00g=2.16g,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190.88g-190.00g=0.88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NiO的质量为:7.54g-0.88g-2.16g=4.5g,故镍元素的质量为:;
碱式碳酸镍晶体受热会完全分解生成NiO、CO2和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y=2x
z=2y
故x:y:z=1:2:4;
(7)如果生成的固体全部都是Ni2O3,则Ni2O3的质量为:,如果全部是NiO,质量为4.5g,NiO会部分被氧化成Ni2O3。故称得的残留固体混合物的质量是4.5g~4.98g。
故选B。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类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
(1)早餐食物中有面包、牛奶、鸡蛋和苹果,其中富含糖类的是___________。
(2)日常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生活中通过___________可以降低水的硬度,蒸馏水可以通过___________自来水制取。
(3)下列灭火方法或原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电器起火,立即用水浇
B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 用明火检查天然气管线是否漏气
D 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E 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4)向煤中加入适量的石灰石可减少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在一定条件下,碳酸钙与氧气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做好化学实验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Ⅰ.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
(1)A装置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并收集氧气所需的仪器是__________(选填下列装置图编号)。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所需的仪器是___________(选填下列装置图编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Ⅱ.科学严谨的态度,安全规范的操作是成功进行化学实验的保障。化学实验安全第一,下列实验要特别注意安全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 取用大理石
B 称量粗盐
C 稀释浓硫酸
D 研碎胆矾
Ⅲ.根据下图1,读出液体的体积为_______mL;指出图2中游码最小刻度值为_______g;精盐质量是____g。
Ⅵ.实验室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和收集某种气体,由装置可推知该气体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制取气体的反应一定是_________(填序号)。
A 不需要加热
B 需要催化剂
C 制取氧气的反应
D 反应物都是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反应方程:)
(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
(2)实验室用纯净物加热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选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若选择 D 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在反应过程中,使反应停止的操作是,________。
(4)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当导管口有气泡_______时才能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若用 F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___端通入(选填“a”或“b”)。
(5)实验室用电石(固体,主要成分CaC2)和水反应制取乙炔(C2H2)气体,该反应极剧烈,为控制反应速率,发生装置应选_______(填序号).用电石制得的乙炔气体中常混有酸性气体,为了得到较纯净的C2H2,可将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用排水法收集,请将下图除杂及收集装置补画完整._____
(6)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仪器的固定装置已经省略)
①A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实验开始后,关闭K2,打开K1,可观察到 B 中现象为 _______;C 中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待蜡烛熄灭一会儿后,包有过氧化钠棉花剧烈燃烧起来,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③实验开始后,关闭K1和K3,打开K2,观察到E中的现象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
B. 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 将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平均分为两份,分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金属Zn和Fe
D. 在一定量CuCl2和HCl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CO2的制取与性质的实验。
制取与性质:如图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操作为_____,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然后加入药品,固定装置,制取CO2,有关化学方程式_____。如图B,现象为_____,说明CO2的性质是_____。由此推知,一般情况下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
反思与交流:(1)制备气体时选择发生装置需考虑的因素有_____。
(2)欲证明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CO2的含量不同,你的实验操作是:取一瓶空气、一瓶等体积的呼出气体,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组转化关系中的反应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其中的“→”表示某种物质可一步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甲、乙、丙三种物质不符合对应“转化关系”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
转化关系 | |||||
物 质 | 甲 | FeCl2 | HCl | CaCO3 | CuSO4 |
乙 | Fe | H2O | CO2 | Cu | |
丙 | Fe2O3 | H2 | Na2CO3 | CuO |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一些实验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A 实验中若不用玻璃棒搅拌,会造成________________。当__________________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
(2)B 实验中酚酞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中和反应过程中减少的离子的符号为 _______________。
(3)C 实验中验证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
(4)D 实验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无色溶液中产生氢氧化铁白色沉淀
B.一氧化碳与灼热的氧化铁反应: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粉末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研磨氯化铵与熟石灰粉末:白色固体中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