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在制取CO2的实验中,小刚发现选用不同的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时,CO2的产生速度有差异。经思考后,小刚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及记录表。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组

温 度(℃)

石灰石

稀 盐 酸

质量(g)

颗 粒

体积(ml)

质量分数(%)

20

5

20

5

20

5

20

5

20

5

20

10

(1)实验组①②探究的是石灰石和稀盐酸的反应速度与______________的关系。

(2)探究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反应速度与稀盐酸质量分数的关系,应选择的实验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如图1所示,小刚发现该装置有一处需要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改进后,检验该集气瓶是否已收集满CO2,小刚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要判断实验中产生的CO2速度,表格中最后一列需填写收集满一瓶CO2所需要的___________。 写出该反应中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刚提出:图1装置也可以用来制取氧气,并可以测定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需氧气的最低体积分数,在探究过程中,小刚查阅资料得出的结论是: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所需氧气的最低体积分数应在30%~50%之间。这时小红同学提出:能否使实验数据更加具体和准确些?小刚和小红经过讨论,进行4次实验,收集了4瓶氧气,得到的现象如图所示:

这时,小刚脱口而出:“氧气约占36%时就是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最低体积分数”,而小红立即反对,你认为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所需氧气的最低体积分数为:_______(填百分数且实验数据取整数)。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8周教研联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的相关信息,请认真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俄国的化学家_____________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2)原子序数为5的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它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_周期。

(3)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序数为16的元素的原子容易___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所形成的粒子的符号是________。

(4)如图是溴元素(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那么,其中n为______,分析氟原子和溴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可以发现:由于氟原子和溴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5)对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许多规律,如在同一周期,从左到右,核外电子数依次递增。请再总结出其它规律,并写出其中一条: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北省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如图所示)。同学们对竹子中的气体成分展开了探究,测定其成分。

(提出猜想)猜想一:气体成分含有_____,猜想二:气体成分含有_____。

(1)收集竹子中的气体。

小华提出:将一节竹子浸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小刚提出:可用注射器从竹子中抽取气体。

大家认为两人的想法都可行,于是分为A、B两组,在相同条件下,A组采用小华的取气方法,B组采用小刚的取气方法,分别完成下面的实验。

(2)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向所取得气体中加入:

_____

_____

有二氧化碳

(3)测定氧气含量。

(查阅资料)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案一和方案二来测定氧气含量。

(进行实验)按上述两个方案进行多次实验。

(反思与评价)

a.实验中磷的量应为足量,原因是_____。

b.两个方案的实验测定结果不同,大家经讨论后一直认为方案_____(选填“一”或“二”)测定结果比较准确。原因是_____

c.经过A、B两组同学将收到的气体尽管都用比较准确的方案实验,但A的误差较大,小刚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北省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①空气②氧气③高锰酸钾④蒸馏水⑤金刚石⑥生石灰⑦石油等7种物质中,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 ①④⑦是混合物 B. ③⑥是化合物 C. ②④⑥是氧化物 D. ②⑤是单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北省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 Ca B. Fe C. Al D. 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常州市、水北中学、河头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三校联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同学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错把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混入氯酸钾内,出现的情况是

A. 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量不变 B. 生成氧气的量不变

C. 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量增加 D. 反应速率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常州市、水北中学、河头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三校联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或生活中的事例,属于缓慢氧化反应的是: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B. 金属锈蚀

C. 夏天,仓库中的化肥受热分解 D. 工业炼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云南省玉溪市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题文)(1)含磷洗衣粉中含有Na5PxO10,其洗涤废水的任意排放会污染环境,已知在上述化合物中磷的化合价为+5,则x应为____________。

(2)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铁的氧化物中铁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3,则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扬州江都国际学校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序号
 

实验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C
 

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有、无催化剂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