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小明同学看到妈妈把买来的排水口洗净剂(主要成分:过碳酸钠、柠檬酸)洒在厨房排水口网状盖的底部,倒上温水后迅速冒出气泡.为了解其反应过程,他与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活动探究一】教师提供了一瓶过碳酸钠(Na2CO4),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1】无色溶液X中的溶质有哪些物质?
【猜想与假设】根据以上实验现象,无色溶液X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H2O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同学们对溶液X中还可能存在其它溶质,作出如下猜想:
①Na2CO3;②NaHCO3;③Na2CO3和 NaHCO3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
NaHCO3溶液Na2CO3溶液
加入稀盐酸现象Ⅰ产生气泡
加入饱和石灰水溶液变浑浊现象Ⅱ
加入C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溶液变浑浊
加热溶液至沸腾,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实验探究】为了确定溶液X还可能存在的其它溶质,设计如下方案,请你一起完成.
步骤现象结论与方程式
①取少量溶于水,加入过量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反应方程式:
CaCl2+Na2CO3═CaCO3↓+2NaCl.
②将上述反应后混合液过滤,取滤液
稀盐酸.
有气泡冒出证明猜想③成立.
【反思】实验步骤①中,氯化钙溶液过量的目的是除尽碳酸钠溶液,避免对碳酸氢钠溶液检验的干扰.
【活动探究二】
提出问题2:如何测量Na2CO3和NaHCO3的固体混合物中各成分的质量?
(1)为测量混合物中各成分的质量,小明设计了图1装置.通过称量B装置的质量变化来确定样品中各成分的质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稀硫酸与样品、进入装置B的CO2与NaOH均完全反应,操作无误.但多次发现,测定结果有偏差.造成偏差的原因有: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没有全部被氢氧化钠浓溶液吸收;②氢氧化钠浓溶液还吸收到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

(2)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重新设计了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小明取9.5g固体样品进行实验,实验完毕后测得B装置增重4.4g,则样品中各成分的质量分别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可能用到的相对分子质量:Na2CO3:106,NaHCO3:84,CO2:44)

分析 【猜想与假设】因为无色溶液X中加入二氧化锰有氧气生成,因此无色溶液X中含有的一种溶质是过氧化氢;
【实验探究】碳酸钠可以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以据此完成实验现象;碳酸钠也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为了防止碳酸钠干扰实验现象,所以应该加入过量的氯化钙将碳酸钠全部除去,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活动探究二】(1)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而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不能全部被吸收,可以据此分析并完成解答;
(2)根据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硫酸反应的方程式进行计算.

解答 解:【猜想与假设】因为无色溶液X中加入二氧化锰有氧气生成,因此无色溶液X中含有的一种溶质是过氧化氢;
【实验探究】碳酸钠可以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
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钠也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为了防止碳酸钠干扰实验现象,所以应该加入过量的氯化钙将碳酸钠全部除去.
【活动探究二】(1)为测量该纯碱样品各成分的含量,小亮根据图1装置,操作无误,但多次实验发现,测定结果有偏差.造成偏差的原因有: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装置B被氢氧化钠吸收;②装置A中残留的二氧化碳未被装置B中的氢氧化钠吸收;都会使测量结果不准确;
(2)计算: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则含有的碳酸氢钠的质量为9.5g-x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106                     44
x                      $\frac{44x}{106}$
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168                        88
9.5g-x                 $\frac{88(9.5g-x)}{168}$
所以:$\frac{44x}{106}$+$\frac{88(9.5g-x)}{168}$=4.4g
解得:x=5.3g,
碳酸氢钠的质量为:9.5g-5.3g=4.2g.
故答案为:【猜想与假设】H2O2
【实验探究】为了确定溶液X还可能存在的其它溶质,设计如下方案,请你一起完成.

步骤现象结论与方程式
①取少量溶于水,加入过量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反应方程式:
CaCl2+Na2CO3═CaCO3↓+2NaCl.
②将上述反应后混合液过滤,取滤液
滴加稀盐酸 (合理即可).
有气泡冒出证明猜想③成立.
【反思】除尽碳酸钠溶液,避免对碳酸氢钠溶液检验的干扰.
【活动探究二】
(1)①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没有全部被氢氧化钠浓溶液吸收;
②氢氧化钠浓溶液还吸收到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
(2)Na2CO3:5.3g; NaHCO3:4.2g.

点评 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赏析问题情景,找到实验探究的反应原理;再根据实验的反应原理,分析推断出该物质的组成成分,然后得出所要探究的物质中该成分的组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某同学选择下列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根据操作填空:

(1)写出图中序号对应的仪器名称:①长颈漏斗,②锥形瓶;
(2)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干燥的O2,所选用的装置连接顺序是A→F→C;
(3)该同学用B和C制取了另一种常见的气体,你认为制取的气体是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4)他再选用固、液两种药品,利用B、C或B、E都可以制取某气体,若该固体药品在反应中起到了催化作用,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未改变,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不需要的仪器是(  )
A.铁架台B.酒精灯C.试管D.烧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根据如图完成

(1)用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产生气体应选(填序号)A;用固体受热反应产生气体应选B;收集难溶性气体应选D;收集常温下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且无毒的气体应选C.
(2)实验室用加热固体醋酸钠和碱石灰粉末的方法制备甲烷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可选用B和E装置连接制取和收集甲烷.
(3)A中长颈漏斗伸到液面以下,是为了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B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水倒流回试管底部,造成试管炸裂;伸进C、E的导管均应接近集气瓶底部,是为了排净集气瓶内的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不锈钢做成防盗门B.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
C.用液氮做冰冻麻醉剂D.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 $\frac{\underline{\;点燃\;}}{\;}$2FeCl3
(2)燃烧黄铁矿可以制得二氧化硫;4FeS2+11O2$\frac{\underline{\;点燃\;}}{\;}$2Fe2O3+8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天天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
①用果汁、小苏打、柠檬酸、凉开水等自制汽水;
②用食盐水浸泡菜刀以除去表面的锈斑;
③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过量的CO2,以解决温室效应;
④用活性炭可除去硬水中的氯化钙杂质;
⑤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应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打开门窗通风;
⑥为了增强肥效,应将铵态氮肥和草木灰混合使用;
⑦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⑤⑦B.①③⑤⑦C.②③④⑥D.①⑤⑥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酒后驾驶是一种违法行为.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下列有关酒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酒精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酒精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
C.酒精属于化合物
D.酒精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某黑色固体A和液体B生成液体C和气体D,而A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改变,将红褐色固体粉末E加热后放在D物质里能剧烈燃烧,有大量的白烟F生成.试判断:A是:过氧化氢溶液、D是:氧气、F是:五氧化二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