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按要求从氮气、水、铁粉、氢氧化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镁、碳酸钡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在空格中.
(1)化学式量最小的氧化物H2O                                (2)常用做食品防腐剂的气体单质是N2
(3)一种难溶性的盐BaCO3                                           (4)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的碱是Mg(OH)2

分析 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 解:(1)化学式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其化学式为:H2O.
(2)氮气的化学式不活泼,是常用做食品防腐剂的气体单质,其化学式为:N2
(3)碳酸钡是一种难溶性的盐,其化学式为:BaCO3
(4)氢氧化镁是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的碱,其化学式为:Mg(OH)2
故答案为:(1)H2O;(2)N2;(3)BaCO3;(4)Mg(OH)2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科学研究表明,人体摄入酸性食物过多会造成酸性体质,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是根据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后终端产物的酸碱性来划分的,而不是食物本身的酸碱性.通常,富含S、Cl、P、N等非金属元素的食物进入体内,通过转化后会产生酸性物质,而富含K、Ca、Na、Fe、Zn、Mg等金属元素的食物进入体内,通过转化后产生碱性物质.
在一次聚会上,大家针对葡萄酒是酸性食物还是碱性食物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李叔叔说:喝葡萄酒对身体有利,因为我听说葡萄酒本身是碱性的,而且是强碱性的.宋叔叔认为:葡萄酒本身不可能呈碱性,而应该呈微弱的酸性,但葡萄酒属于碱性食物.聚会结束后,小玲同学查阅文献资料,获得下列信息:
Ⅰ.制造葡萄酒的原料葡萄中富含K、Ca、Na、Fe、Zn、Mg等元素.
Ⅱ.葡萄酒的酿制原理是利用野生酵母分解葡萄汁中的葡萄糖,最终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
针对上述讨论和提供的信息,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金属元素中,属于人体中常量元素的有K、Ca、Na、Mg.
(2)从科学探究的角度,李叔叔关于葡萄酒究竟是呈酸性还是呈碱性的认识方法是否正确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只是听说,没有经过实验验证;.
(3)如果让你通过实验给葡萄酒的酸碱性下一个结论,其实验方法是利用pH试纸或石蕊试液的变色等都可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4)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frac{\underline{\;酵母菌\;}}{\;}$2C2H5OH+2CO2↑;
(5)根据Ⅱ中葡萄酒的酿制原理,宋叔叔认定葡萄酒本身应该呈微弱的酸性,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O2+H2O═H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化学是一门富有创造性的科学.含氟物质的合成,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
(1)如图是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画出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由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知,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填“失”或“得”)电子.
(2)氟化钠常用作牙膏添加剂,能有效预防啮齿,氟化钠和氯化钠一样,都是由离子(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1)氟利昂曾经是一种很好的制冷剂,自1987年国际规定禁止使用,因为氟利昂分解出氯原子能引发下列循环反应而玻坏臭氧(03)层:①Cl+O3=ClO2②ClO+O3=Cl-O2,在上述循环反应中氯原子起催化作用,O3和O2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结构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离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
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反应前后微观示意图如图.

①该反应的前后总共有3种原子;
②该反应是(填“是”或“不是”)置换反应;
③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填“有”或“无”)变化;
④在该反应中甲和丁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其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前的反应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B.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
C.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7:23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蒸馏水、矿泉水(该矿泉水属于硬水)、白醋、酒精都是常见的无色液体,它们的外观非常相似,其中具有酸味的是白醋;另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是酒精;其它两种无色液体可用多种方法区分.例如:
(1)加入①(填序号),根据产生泡沫的多少来区分;
①肥皂水②活性炭③食盐水
(2)将这两种无色液体分别加热,完全蒸发,根据是否有残留固体(填实验现象)来区分;
(3)过滤是除去液体中混有的固体物质的一种方法,在过滤装置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三种,它们分别是:烧杯、玻璃棒、漏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石膏法制取硫酸钾具有能耗低,原料来源广等优点而被探索.以硫酸钙与氯化钾为原料制备硫酸钾的流程如图:

已知硫酸钾在不同温度下在水溶液、氨溶液中的溶解度(g)
温度(℃)0102630
水溶液7.319.2811.0312.98
氨(8%)溶液1.411.582.253.36
氨(35%)溶液0.440.750.82非常压
(1)氨水显碱性(填“酸性”、“碱性”或“中性”),向水中连续通氨气达两个小时可得高浓度氨水,氨气不断溶解使溶液pH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上表中“非常压”指需增大气压才能形成30℃的氨(35%)溶液,常压下不能形成30℃的氨(35%)溶液的原因是常压30℃时氨气在水中达到饱和时浓度小于35%.
(2)沉淀池中氨水浓度常常控制在25%至40%,其原因是氨水浓度越大,硫酸钾溶解度越小,沉淀池温度适宜保持在低温(选填“低温”或“高温”).
(3)滤液经蒸发后产生可以循环使用的气体,其化学式为NH3;滤液中的副产品氯化钙可转化成碳酸钙固体,与HNO3反应制备Ca(NO32•6H2O晶体,为确保制备过程中既不补充水,也无多余的水,所用硝酸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7:5.
(4)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其中玻璃棒在稀释浓硫酸时也用到,稀释浓硫酸时用到玻璃棒的主要作用为使溶解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发,防止局部过热而引起液体飞溅.
(5)检验沉淀是否洗净的试剂是AB(填序号)
A.酚酞试液           B碳酸钠溶液          C氯化钡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如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2℃时,将10g甲放入10g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为15g.
(2)将 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乙>甲>丙.
(3)将t1℃时,将盛有丙的饱和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如图2),向水中缓缓倒入一定量的浓硫酸后,试管内溶液中有固体析出,其原因是浓硫酸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升高,丙的溶解度减小,从而析出溶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1)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填序号),其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2)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_{加热}^{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当O2收集满并取出集气瓶后,停止该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是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后熄灭酒精灯.
(3)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观察到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
(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制取并收集NH3,应该从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收集装置是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