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凡是有气体参加或产生的实验,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防装置漏气影响实验结果;
(2)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
(3)通常情况下,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4)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根据收集气体的方法可以判断气体的性质;
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
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解答 解:(1)A.将注射器活塞固定,向分液漏斗中注入适量蒸馏水,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如果分液漏斗颈部能形成稳定的水柱,则气密性良好,反之气密性差,该方法正确;
B.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加热锥形瓶,如果注射器活塞外移(右移),停止加热后冷却到原温度注射器活塞回到原来位置,则气密性良好,反之气密性差,该方法正确;
C.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力将注射器活塞外移(右移),停止用力后,注射器活塞不移动,则气密性不好,反之气密性好,该方法不正确.
故填:AB.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反应需要加热,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C;
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E装置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F装置收集.
故填: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C;E或F.
(3)实验室用锌粒与稀硫酸制取氢气不需要加热,发生装置可以选择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故填:B;Zn+H2SO4═ZnSO4+H2↑.
(4)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G中的现象是石蕊试液变红色;
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沉淀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故填:石蕊试液变红色;Ca(OH)2+CO2═CaCO3↓+H2O.
(5)无论瓶内装满空气还是装满水,收集气体时,制得的气体都从b端进入,说明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并且不易溶于水或不溶于水,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和氨气都能够溶于水,而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不溶于水,因此该气体是氢气.
故填:C.
该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收集氨气,判断氨气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a导管口,如果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说明已经收集满.
故填: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a导管口,如果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说明已经收集满.
②将浓氨水滴加到生石灰中快速产生氨气,发生装置最好是B.
故填:B.
③小组同学用图4所示的装置探究氨气的性质,观察到脱脂棉团由白色变为红色,该现象说明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故填:ABD.
点评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 B. | 车船表面涂油漆可防止生锈 | ||
C. | 生铁可全部溶解于过量稀盐酸 | D. | 可以通过看颜色区分铁和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厨房煤气泄漏要先开灯检查,关闭阀门,再开窗通风 | |
B. | 电器失火后首先要切断电源 | |
C. | 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有人方向 | |
D. | 燃放烟花爆竹时,要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从性质上看:丁烷具有可燃性 | |
B. | 从变化上看:丁烷燃烧为化学变化 | |
C. | 从组成上看: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 |
D. | 从结构上看:丁烷中含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物质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 |
B. | 该物质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 |
C. | 该物质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一定不含O元素 | |
D. | 无法确定该物质的元素组成情况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