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12?岳阳)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分析:根据向一定量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的反应过程分析一些量的变化.
解答:解:A.向一定量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滴加时氢氧化钠溶液前pH小于7,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溶液的pH逐渐增大,当两者恰好反应时,溶液的pH等于7,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将大于7.故A不正确;
B.向一定量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一开始,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从零开始增加,直到两者恰好反应时,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到最大,之后不再增加.故B正确;
C.向一定量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一开始,溶液中水的质量就不等于零,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至过量,由于反应生成水以及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水,故水的质量一直增加.故C不正确;
D.向一定量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因为反应没有生成气体和沉淀,因此混合液的质量一直增加.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分析有关图象的能力,难度较大,做题时一定要注意分析好反应过程中量的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2?岳阳二模)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严重的核辐射泄漏,日本政府向福岛核电站附近居民发放碘(I-127),以降低放射性碘对人体的伤害.已知核辐射中放射性碘(碘-131)的核电荷数为53,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2?岳阳二模)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2?岳阳一模)围绕一瓶NaOH固体是否变质的问题,同学们展开了探究活动.查阅资料:NaOH变质生成Na2CO3.甲同学用酚酞溶液检验NaOH是否变质.你认为他能否成功
不能
不能
,理由是
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乙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某种试剂,有大量气泡产生,由此证明NaOH已经变质.你认为所加试剂为
稀盐酸(或稀硫酸)
稀盐酸(或稀硫酸)

丙同学欲弄明变质的固体中是否还存在NaOH,请你帮助他完成以下探究方案.
探  究  步  骤 预计现象 实  验 结 论
(1)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向其中滴加足量的
氯化钙(或氯化钡、硝酸钙、硝酸钡均可)
氯化钙(或氯化钡、硝酸钙、硝酸钡均可)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固体中含有碳酸钠
(2)向(1)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变红 证明
还存在NaOH
还存在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岳阳一模)某学习小组在探究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先用铝制易拉罐收集满一罐CO2气体,然后迅速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浓溶液,立即将易拉罐口封闭(不漏气),轻轻摇动易拉罐,发现易拉罐很快变瘪,但过一段时间后,易拉罐又重新鼓起来(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易拉罐为什么先瘪后鼓?
【分析猜想】易拉罐开始时变瘪的原因是
CO2+2NaOH=Na2CO3+H2O
CO2+2NaOH=Na2CO3+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易拉罐重新鼓起的原因是易拉罐中又生成了气体A,其成分极有可能是CO2或 H2
【查阅资料】
①Na2CO3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只有在高温条件下才会分解;
②铝单质比较容易被酸、碱腐蚀.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为了检验铝制易拉罐中重新生成的气体成分,小组又进行如下实验,并记录了相应的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将易拉罐口打开,迅速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罐口. 发出“噗”的一声,产生淡蓝色火焰,片刻后熄灭. 说明罐中重新生成的气体A是
氢气
氢气
②取少量铝片于试管中,先加入适量的水,片刻后再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先加水,没有明显变化,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说明铝是否与水直接反应:
(填“是”或“否”),铝能够与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
溶液反应.
③取少量易拉罐中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产生了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原CO2气体被NaOH溶液吸收.
【实验结论】①铝制易拉罐变瘪的原因是CO2被NaOH溶液吸收,②铝制易拉罐重新鼓起的原因是铝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了气体.
【反思评价】小组根据实验探究获得一条对金属铝化学性质的新认识:
铝单质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均能生成氢气
铝单质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均能生成氢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