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是______物质,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g。

(2)使一定量接近饱和的A物质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1时,将一定量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液的质量将_________(填增加减少不变)。

(4)t2时,分别用50gA、B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A_____B(填”“

【答案】(1)A 25 (2)降低温度(增加A物质或蒸发溶剂) (3)减少 (4)<

【解析】溶解度曲线表明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趋势;可根据该曲线走势确定溶液状态的转化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M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MSO4溶液是无色液体,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探究M与铜、铝的活动性顺序,请你和他们一起进行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M、铜、铝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怎样的?

【猜想与假设】小敏的猜想是Al>Cu>M;小强的猜想是Al>M>Cu;你的猜想是

【设计与实验一】小莉取M丝、铜丝、铝丝和编号为的3支试管,进行如表的实验(试管中均盛有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盐酸);

实验操作

M丝插入试管

钢丝插入试管

铝丝插入试管

实验结论

刚开始的现象

有少量气泡产生

无气泡

无气泡

M>Cu:

几分钟后的现象

有少量气泡产生

无气泡

有大量气泡产生

【交流与表达】同学们对同一实验得出两种不同结论的现象进行了讨论,明白了实验刚开始时试管中无气泡产生的原因,该原因是

【设计与实验二】为了进一步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取粗细相同,打磨干净的M丝、铝丝及相关溶液,又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试管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试管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交流与表达】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该实验可以优化,去掉试管 (填试管编号)中的实验,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释与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同学们得出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评价与反思】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对实验过程进行了如下反思:

(1)影响金属与酸反应速率快慢的因素,除了相互反应的金属和酸的性质外,还有 (任写一种)

(2)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时,除了上述实验中已经用到的两种方法外,还可以根据 进行判断(任写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请回答:

(1)用铁制作铁锅是利用了铁的_____性,用铜丝制作导线是利用了铜的_____性。

(2)“湿法炼铜”是利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取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我国古代将炉甘石(ZnCO3)赤铜(Cu2O)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约800℃,得到一种外观似金子的锌和铜的合金,试写出其中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提示:ZnCO3加热可分解为Zn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向盛有10 g某石灰石样品(主要成分为CaCO3)的烧杯中加入稀盐酸。加入80 g稀盐酸时,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内物质总质量为86.7 g。

(l)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g;

(2)求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

(1)A处能观察到两支蜡烛______(填序号)熄灭.

A、从下而上 B、从上而下 C、同时

(2)根据实验A的现象可得出二氧化碳的什么物理性质:______;还可得出______的化学性质.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可用CO2来作______

(3)B处能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同时,还能观察到____的现象,说明了二氧化碳能与_____反应,请用化学式表示该反应: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石灰厂需要测定产品生石灰中杂质(杂质只含CaCO3)的质量分数.小刚进行了如图实验.请计算:

(1)生成CO2气体的质量;

(2)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生成的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为7:22

B. 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 该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

D. 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6g加热至混合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6.4g。他们将剩余固体倒入烧杯中,欲通过溶解和过滤两个步骤得到10%的氯化钾溶液。(提示: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请你帮他们计算:需向烧杯中加水的质量是多少?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个氮分子________2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氯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

2)氯化钠、铁、过氧化氢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是______

3ABCD表示四种物质中,在高温条件下,AB反应生成CD,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①每个A分子是由_____个原子构成的。

②反应后,生成CD两种粒子的个数比应为______

③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a.BC属于氧化物 b.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发生改变

C.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没有改变 d.A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