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 | Ca(HCO3)2 | Mg(HCO3)2 | Ca(OH)2 | Mg(OH)2 | CaCO3 | MgCO3 |
溶解性 | 可溶 | 可溶 | 微溶 | 不溶 | 不溶 | 微溶 |
分析 【提出猜想】水垢主要成分为不溶性或微溶性的碳酸盐、碱等的混合物;结合溶解性表,分析表中不溶或微溶物,对水垢成分进行猜想;
【设计方案】(1)利用氢氧化钙能与可溶性碳酸盐生成不溶性的碳酸钙沉淀,可采取滴加碳酸钠溶液的方法检验清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
(2)可利用碳酸盐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二氧化碳,通过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测定水垢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所放出二氧化碳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判断水垢中碳酸盐的组成;
【实验结论】综合整个探究过程,得出水垢主要成分的结论.
解答 解:【提出猜想】根据查阅到有关物质的溶解性表,氢氧化镁和碳酸钙不溶,而氢氧化钙和碳酸镁微溶,因此,猜想水垢中一定含有不溶的氢氧化镁和碳酸钙,可能含有微溶的氢氧化钙和碳酸镁;故答案为:CaCO3;MgCO3;
【设计方案】(1)为检验氢氧化钙,取上层清液加入碳酸钠溶液,无白色沉淀出现,说明所取上层清液中不含氢氧化钙;故答案为:Na2CO3溶液;
(2)a、为防止实验过程中因装置漏气而造成结果错误,在进行实验前要对装置的气密性进行检验;故答案为:装置的气密性;
b、装置II中盛放的浓硫酸可以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水,避免水对气体质量的测定产生影响;装置I中盛放的氢氧化钠溶液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避免在鼓入空气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影响对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测定;
故答案为:吸收CO2中的水;除去空气中的CO2;
c、干燥管内碱石灰因吸收二氧化碳而质量增加,干燥管增加的质量即为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根据测量结果所得曲线,最终产生二氧化碳质量为24g;
假设50g水垢全部为碳酸钙或碳酸镁,完全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分别为x、y.
CaCO3~CO2
100 44
50g x
则$\frac{100}{44}=\frac{50g}{x}$,解得x=22g<24g,因此水垢不能全部为碳酸钙;
MgCO3~CO2
84 44
50g y
则$\frac{84}{44}=\frac{50g}{y}$,解得y≈26.2g>24g,因此水垢一定含有碳酸镁;
故答案为:即使50g水垢全部为CaCO3,产生CO2的质量应为22g,而实验测得生成的CO2质量>22g;
【实验结论】根据甲同学的实验,该水垢样品中一定不含氢氧化钙;根据乙同学的实验探究,该水垢样品中一定含碳酸镁;因此,水垢的主要成分应为氢氧化镁、碳酸钙和碳酸镁的混合物;故答案为:Mg(OH)2、CaCO3、MgCO3.
故答案为:
【提出猜想】CaCO3,MgCO3.
【设计方案】(1)Na2CO3溶液.(2)a. 装置的气密性.b.吸收CO2中的水;除去空气中的CO2;
c.即使50g水垢全部为CaCO3,产生CO2的质量应为22g,而实验测得生成的CO2质量>22g.
【实验结论】Mg(OH)2、CaCO3、MgCO3.
点评 根据装置的特点及装置中所盛放药品的性质,对装置的作用进行理解,是解决给出实验装置类探究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
验证猜想的①方案 | 有气泡生成 | |
验证猜想②的方案 | 取少量硬水于试管并加热,将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用赤铁矿高炉炼铁 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置换反应 | |
B. | 硫酸厂污水可用熟石灰中和处理 H2SO4+Ca(OH)2═CaSO4+H2O 复分解反应 | |
C. | 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制取氧气 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分解反应 | |
D. | 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氧化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一杯稀溶液 | |
B. | 一杯在升温后还能溶解KNO3的溶液 | |
C. | 一杯加氯化钠还能溶解的KNO3的溶液 | |
D. | 在温度不变,溶剂量不变时,还能溶解食盐的食盐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