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在
 
℃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在t2℃时,向三只烧杯中各装入50g水,分别充分溶解三种物质a、b、c,其中溶解最多的物质是
 

(3)将t2℃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降低到t1℃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
 
(填序号).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中交点表示的意义进行分析;
(2)根据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进行分析;
(3)根据t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进行分析.
解答:解:(1)通过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溶解度曲线中的交点表示该温度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1℃时相交于一点,所以在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通过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在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最强,所以在t2℃时,向三只烧杯中各装入50g水,分别充分溶解三种物质a、b、c,其中溶解最多的物质是:a;
(3)通过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在t2℃时,c物质的溶解度最小,降温到t1℃时,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还是t2℃时得溶质质量,降温到t1℃时,a、b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此时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a物质的溶解度,所以三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是:b中最多,a中次之,c中最少,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b>a>c.
故答案为:(1)t1
(2)a;
(3)b>a>c.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溶解度曲线的含义,然后结合选项中所给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流程制取氧气(反应原理:2KClO3
MnO2
.
2KCl+3O2↑),并回收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理论上可制得氧气的质量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g)
(2)在回收提纯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原因有
 
(填标号).
A.提高实验效率   B.保证固体1全部溶解   C.节约能源
(3)①写出图2中仪器a、b的名称:
a
 
、b
 

②步骤Ⅱ中的操作m应选择图2中
 
(填“甲”或“乙”)装置,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③步骤Ⅲ中用酸化的硝酸银(AgNO3)溶液检验洗出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钾,该检验方法的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实验结束后,称得回收的氯化钾的质量比理论值小,可能的原因有
 
(写一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A常用于切割金属.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能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上述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填序号);一个A分子是由
 
个原子构成.
(2)上述反应中,A与D的质量比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A、B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
 
g,该温度时,将30gA物质假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假设温度不变),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2)a点的含义是
 

(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物质是
 

(4)从A、B的混合物中分离A物质,一般采用
 
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太阳能路灯是利用太阳能进行照明的装置,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太阳能路灯由太阳电池板、蓄电池、LED路灯灯头、灯柱、微电脑控制器这五大部分组成.
(1)太阳电池板的主要材料是硅,硅单质与金刚石结构相似,则构成硅单质的粒子是
 
(填序号)
①原子   ②分子     ③离子
(2)灯柱材料用铝合金而不用钢铁,原因之一是铝能跟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其化学方程式为
 

(3)蓄电池白天充电时发生的反应为:2PbSO4+2H2O═Pb+X+2H2SO4,则X的化学式为
 

(4)在太阳能路灯各组件中,其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填序号).
A.硅电池板      B.铝合金灯柱       C.塑料灯罩      D.钢质防盗螺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初中常见的6种物质A~F,由H、C、O、Na、S、Ca、Fe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
(1)常温下,固体A与液体B反应,无气泡冒出,该反应在生活中可用于加热食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固体C常用作干燥剂,但不能干燥CO2.则C的溶液的pH
 
7(填“<”、“>”或“=”),CO2不能用固体C干燥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将固体D久置于空气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E的溶液,得到黄色溶液,同时有气泡冒出.该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
 

(4)向F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A~E中的一种,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溶液变浑浊.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变化前后溶液中水的质量一定减少
b.F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c.F可能是Ca(OH)2,加入的物质可能是Na2CO3
d.向上述浊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组物质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转化,则甲、乙、丙可能是(  )
A、H2O2、H2O、O2
B、C、CO、CO2
C、CaO、Ca(OH)2、CaCO3
D、NaOH NaCl Na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为了探究影响锌与稀硫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某学习小组用相同的三块锌片进行了以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③
A、对比实验①和③,研究硫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B、对比实验②和③,研究硫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C、对比实验①和③,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D、对比实验①和②,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易发生变质.实验室有一瓶长时间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试剂瓶口处有白色粉末状固体,小明和小芳同学感到很好奇,对白色粉末可能的成分进行了猜想:
【猜想】①可能含有氢氧化钠; ②可能含有碳酸钠; ③可能含有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1)小明同学得出猜想②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小明同学取白色粉末少许,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证明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钠.
3)小明同学想证明白色粉末中还含有氢氧化钠,于是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滴入酚酞溶液,酚酞变红,因此小明同学认为一定含有氢氧化钠,但小芳认为不对!她的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